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一枚匈奴人的百万铜钱,快被遗忘了!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5/8/4 15:20:00
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在陕西北部建立大夏国。十二年后,他攻占长安,志得意满地将年号改为“真兴”,并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铸造“大夏真兴”铜钱:史上首次将国号与年号同时铸于钱币之上。
这枚直径仅2.3厘米的小钱,却在2004年的北京拍出165.7万元天价,震动收藏界。细观其貌:方孔宽阔,内外双郭轮廓分明,“大夏真兴”四字以半隶半楷的真书右旋而读,字迹刚劲如刀刻。
国家博物馆的两枚藏品中,一枚铜质素雅,另一枚鎏银流光,虽经千年风霜,钱文仍纤毫毕现。
如此雄心勃勃的的钱币为何存世不足十枚?
大夏国本质是架战争机器:骑兵横扫关中,却无健全的行政与经济体系。统万城巍峨矗立,民间交易却倒退至以物易物,连墓葬出土的流通钱币都是前朝五铢。
赫连勃勃的统治逻辑简单粗暴:缺粮缺钱?打仗抢就是了。
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大夏真兴”,与其说是货币,不如说是帝王功勋章。当赫连勃勃在统万城头睥睨四方时,铸钱只为彰显“真兴之世”的威仪。
随着425年赫连勃勃病逝,北魏铁骑踏破国都,这枚钱仅存六年的“合法生命”戛然而止。乱世烽烟中,绝大多数钱币熔于战火,唯零星几枚暗藏尘土,静候千年重生。
清代道光年间,苏州藏家顾沅从陈钟溪手中获赠一枚“怪钱”,钱文前所未见。学者刘喜海凝视墨拓沉吟:若此乃赫连勃勃所铸,则“国号+年号”的钱文模式比南朝孝建钱更早。
但质疑声随之而来,钱币学家李佐贤直指其为“近代伪造”。
直到罗振玉的出现。这位清末学者以犀利的眼光判定其为真品,狂喜之下竟将书斋改名“赫连泉舍”:大夏古泉藏身之室。此后这枚钱开启奇幻漂流:从常熟归公麟到王荫嘉,再被周仲芬重金购藏。其子转售时,接棒者正是“江南藏泉第一人”张叔驯。
1947年,张叔驯携两千枚珍泉远赴美国,其中就包括两枚“大夏真兴”。这批珍宝后被华裔藏家戴吉涛整体收购,存于基金会秘藏至今。而方若旧藏的三枚中,两枚分别入藏国博与天津博物馆,另一枚鎏银品则从陈仁涛旧藏转为国博重器。
1954年夏天,西安汉长安城遗址的麦浪间,考古学家何正璜偶然触到一块硬石。拂去泥土,一匹花岗岩骏马显露真容。更震撼的是马腿刻铭:“大夏真兴六年岁在甲子夏五月辛酉”,这正是钱币的孪生见证。
石马高达两米,据考证属于赫连勃勃长子赫连璝。这位镇守长安的大将军,在钱币铸造的同一年死于兄弟夺位之乱。当学者将石马铭文与钱币拓片并置,相似的笔锋透露出共同源头:或出自大夏宫廷匠人之手。
如今七枚存世的“大夏真兴”,三枚静卧国内博物馆,其余漂泊海外。但最近几年民间又出现了几枚,甚至出现在古泉园地,这就很值得思考了。
赫连勃勃一面以“斩匠验器”的残暴催生精品,一面又渴慕汉文化,钱文楷隶相融,石马承袭汉雕雄风,试图在血与火中构建不朽。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1719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