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最近,某邦事件在钱币收藏圈炸了锅。事件源于其以高于市场价的560元报价回收“带4的标十蛇钞”,采用“先货后款”的长账期模式,吸引全国藏友邮寄藏品。孰料7月底资金链断裂,无法兑付货款或返还藏品,以“不会跑路”为托词,不兑付货款,强制降价及分100期偿还。对于这类事件,本不想发表任何言论,因为其本质上是失信卷款或者拖延的老套路,但是这个事情发现到现在,被所谓的失道德的“剧本”、周遭各类无底线的言行震撼到了,事件真真实实的给很多新入圈的大学生或新藏友带来了伤害,我将该事件(省去无关紧要的剧本狗血情节)进行了整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探讨,最后聊到了对行业的影响,希望给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藏友带来些启发和帮助。
一、事件的全貌,从高价承诺到空手套白狼
阶段 1 高价收购
作为行业打拼多年的大币商,希望在直播间以流量经济的手法来带动节奏,达到某些品种拉升的目的,于是在蛇钞无 4 标十行情价 450 左右的时候,高调喊出了 560 元收购的价格。并在一尘高调开贴。一尘网:是钱币收藏领域以信誉积分背书促进交易的平台,藏友按照买卖双方在不可删改的帖子上确认交易信息,已达到诚信交易的目的。一般交易分值较高的会员,历史信誉都是值得信赖的。如果发现交易违规,将被禁止发布交易贴。不过某邦事件的发生给平台带来了巨大的信任危机。
阶段 2 全国塞货
以高价收购某品种,是庄家一贯的手法,也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现象,这时的某邦没有暴雷,在信用背书,流量加持的情况下,全国藏友纷纷邮寄藏品过去。
阶段 3 未见兑付
虽然写着货到付款,随着邮寄的藏品越来越多,随着时间越来越临近,越来越多的藏友发现,某邦迟迟没有支付货款,催促无果后,上涨的热情逐渐消退,意识到问题的藏友们逐渐清醒。
阶段 4 一尘投诉
先知先觉的藏友们来到了一尘进行投诉,版主也第一时间对某邦帖子进行了处理,不过似乎此时已经晚了,大批量几百个藏友的藏品货款均已不知去向。
阶段 5 公开承认
大家好,我是一尘账户兆邦钱庄的老板,投诉我的朋友我理解你,其实很多人都想投诉我,只是碍于面子,在这里我承认我们还有很多款没有转,这背后可能牵扯很多个家庭,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你们的担心我也能理解,特别是有些家庭很困难,现在是墙倒众人推,很多人忘记了旧情,生怕自己的钱没了,我在这里先声明一点,欠你们的钱我们会一分不少的分期分批给大家,想要退货的朋友我现在也给不了我的货都去评级公司评级了,还有的抵押了,手里没有现货,如果现在我把货先给一部分人,那么现在的行情一定是有人钱也拿不到货也拿不到,我不想抛弃任何一位老铁,也不想钱任何人的人,我们公司现在成立了还款小组对每个欠款的人实际排查分期转款,如果大家要联合起诉我,没有必要花诉讼费了,我这一次我是用生命在护盘,逼的紧了大不了一死,邦邦就拜托给你们了。
近几年一开贴就是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塞我货,我都默默的坚持着,其实你们也知道我在护盘,难道我的钱不是钱吗,我之前收货无论收多少都是不差一分钱不挑品相付款的,在我最后几次收货时虽然结账慢也是转款了,但是压死我最后一根稻草的是560收蛇钞的帖子,在我没有任何知情权没有撤贴的情况下,全国人民无限量塞我货,王总管理人员没有做然后处理,我却束手无策,我买了几个亿的货这样一搞引起恐慌打乱了我们的操盘计划,行情下滑了百分之30多你们都解套了,压力都给我了,现在我只是欠你们的钱晚一点给,希望大家给我时间。
阶段 6 借口理由
上述的回复让我看完五味杂陈,感觉底线的丧失应该就是这三观的无解。1、“近几年一开贴就是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塞我货,我都默默的坚持着,其实你们也值得我在护盘,难道我的钱不是钱吗”请问帖子是不是你自己开的,还是有人逼着开的贴?拉升是不是自己有货想高价出?自己的行为自己负责,你开收购贴,藏友看到之后按你收购贴价格卖你,是正常的买卖行为,都是成年人,不要来那么多道德绑架。2、“在我没有任何知情权没有撤贴的情况下,全国人民无限量塞我货”请自己看看自己发的贴,收购的是100万组,吹牛逼的时候怎么不想想能不能实现呢,还是说咱只管吹牛逼,不管其他人活不活。3、“我买了几个亿的货这样一搞引起恐慌打乱了我们的操盘计划”自己所谓的“操盘计划”是自己没计划好,怪到正常和他交易的人身上,这个帖子难不成是藏友自己发的,然后硬塞的?操盘规划、执行步骤、风险防控、应对策略等等,这些才是你应该找的原因吧?4、“压力都给我了,现在我只是欠你们的钱晚一点给”这个“只是”多么的没有底线,欠钱的人不给钱,却是“只是”,背后的意思是就算不给你能拿我怎么样?不过这个晚一点,似乎一上来就是强制 100 期,一上来就是 9 年,还是打骨折加免息。
二、历史回响,人性在信任危机中的试炼
这种事儿不是头一回。历史上类似的高价诱惑,拖延兑付道德绑架的套路 反复上演过。咱们来翻翻旧账,看看人性是怎么一次次被试炼的。先说2015年的泛亚贵金属交易所事件。这事儿闹得挺大,平台打着高回报的旗号,吸引了22万投资者,涉及资金高达400多亿元。起初,大家被“稳赚不赔”的承诺迷住,把钱砸进去买贵金属产品。结果呢?资金链一断,平台就暴雷了。然后一样的套路,负责人开始拖延兑付,还放话说“大家一起共渡难关,不然资金就全没了”。更诡异的是,有些投资者居然信了,还在群里煽动别人别急着维权,说支持平台就能东山再起。这不就是人性里的盲从和恐惧在作祟吗?最后,事件以诈骗罪收场,很多人血本无归,教训是:道德绑架往往让受害者自我麻痹,拖延了追责的时间,加剧了损失。再看2011年的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崩盘。那时候,平台炒作艺术品份额,高价回购的承诺让散户蜂拥而上。结果资金链一崩,负责人就开始道德绑架:“支持我继续经营,大家的份额还能值钱;不然全成废纸。”部分受害者因为害怕彻底亏光,真的响应号召,甚至帮着平台游说别人。
这让我想到心理学上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受害者被操控久了,反而对加害者产生依赖和同情。最终,事件以监管介入结束,很多人后悔没早点醒悟。启示很清楚:在面对损失时,人性容易被虚假希望迷惑,忽略了追究责任的必要。咱们再拉远点,看看清末民初的钱庄挤兑风波。那时代,有些钱庄用高息揽储,吸引老百姓存钱。经营失败后,掌柜的就开始拖延兑付,还呼吁储户“共同承担,共渡难关”。部分民众因为信任传统商号的权威,居然响应了,甚至帮着说服别人别挤兑。结果呢?钱庄倒闭的倒闭,跑路的跑路,储户们损失惨重。这事儿反映了人性中的集体盲从:当权威或“圈内大佬”发话时,很多人会放弃理性,跟着群体心理走。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里就说过,群体中个体容易丧失批判能力,变成盲从的乌合之众。这些历史案例反复证明:类似事件不是孤立的,而是人性弱点在经济诱惑下的反复试炼。贪婪让人们忽略风险,恐惧让他们抓住虚假的救命稻草,盲从则放大道德绑架的威力。放到今天钱币收藏圈,这位大佬的套路如出一辙——高价诱饵聚拢资源,拖延兑付制造恐慌,然后用“支持我不然大家都没好日子”的说辞绑架受害者,甚至把不好的后果责任推给受害者。
三、事件本质,是操作失误还是蓄意欺诈
写到这里我们来聊聊,事情本质,是操作失误还是蓄意欺诈。从个人的出发点来说,我当然更愿意相信是操作失误,也希望某邦能够承担该承担的责任,减少藏友们的损失。不过当剥开层层伪装,我突然发现这事儿本质上是个“恶的”事件。表面看,可能是某邦经营不善:高估资金能力,以为高价收购后能快速转手赚钱,结果市场波动或投资失误导致资金链断裂。但他不透明的解释和不负责任的拖延行为,削弱了“无意之失”的可信度。钱币收藏市场尤其是一尘交易平台,本质上是信用交易,信用哪怕一次的缺失,都将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而钱币市场,由于其本身的交易不够透明,真伪评估主观,高利润吸引投机者等特征。藏家容易被高回报迷眼,忽略基本风险。
四、人性丑陋,道德绑架背后的阴暗一面
现在,咱们深挖挖此次事件人性的点。为什么这位某邦已经无法兑付货款和货物了,还有人煽风点火让大家支持他?本质上,这就是人性之恶在作祟:不是帮受害者解决问题,而是站在道德高地逼大家继续“帮忙”,其实是在推卸责任、延续恶性循环。先看某邦的行为。拖延付款时,他不给明确解释,只说“会负责”,却没真正实际行动。这疑似在拖时间,或许是为了转移资产或转手牟利。心理学上,这叫“认知失调”——他知道自己错了,但用道德绑架转移焦点,让受害者觉得问题出在“大家不支持”上。再看那些煽风点火的人。他们可能是利益相关者,比如合伙人或受益者;也可能是被洗脑的“忠粉”,因为沉没成本太高(自己也投了钱),宁愿相信大佬能翻盘。他们的说辞往往是:“不支持他,市场就乱了,大家的钱币都没价值了。”这利用了受害者的恐惧心理——怕血本无归——制造集体支持的假象。历史上,明代的《喻世明言》里有个故事“沈小官一鸟害七命”,讲一个商人利用信任诈骗,害得七个人家破人亡。里面就有类似桥段:受害者被骗后,还帮着商人圆谎,因为怕承认自己上当。反映的正是人性贪婪与轻信的恶果——贪婪上钩,轻信后又不愿面对真相。失信人以失信为荣被炒作作为流量入口,以自己无法兑付、信用透支来进行营销,通过道德绑架加剧分裂、市场信任崩塌。无论有意无意,他的行为已对藏家造成实质伤害,道德绑架进一步放大恶性。
五、暴雷事件,是收藏圈诚信体系的崩塌前兆
终于进入到本文最重要的部分,作为一名钱币收藏爱好者,在圈内十几年,看到过很多的失信卷款套路,以前的种种我觉得都可以理解为个案,但是某邦事件让我看到的,却是收藏圈整体信用体系的崩塌。这起事件如同一记惊雷,撕开了行业表面的光鲜,暴露了深层腐朽。回溯历史,古罗马哲人塞内卡曾言:“诚信是社会的支柱,一旦崩塌,一切皆成废墟。”某邦的高价收购蛇钞,本该是市场活跃的信号,却演变为资金链断裂的闹剧,不仅重创数百藏友,更预示着整个币圈诚信体系的潜在危机。
1、某邦事件带了个坏头作为钱币收藏的大佬,某邦带了个很坏的头,在于由于自己个人有意无意的不遵守规则,给数百个藏友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这件事是基于信用体系发生,带头的不讲信用,以后谁还来讲信用?如今某邦的“先货-后款-赖不兑付-似乎无不好后果(各类娱乐)”模式,如病毒般传染,若不遏止,将成行业毒瘤,引发信任崩盘。所谓的行业贡献,带来的是行业惊雷。这场闹剧,不仅重创受害者身心,更玷污了钱币收藏的文化底蕴。2、无道德底线的流量炒作以失信为荣,以不遵守行业规则为流量入口,大幅炒作博取流量,这场闹剧,不仅重创受害者身心,更玷污了钱币收藏的文化底蕴。某邦在社交平台上大肆宣扬高价收购,却在暴雷后以“不会跑路”为幌子,从不坦诚的说明情况,寻找解决办法,而是强制降价且分100期偿还等,不断借机炒作,博取同情流量。某邦的流量操作,不仅放大自身曝光,更毒化了圈内氛围,让诚信沦为笑柄。失信人似乎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遵守规则反受其害,若任其蔓延,钱币收藏圈的信任危机将不断加剧。
六、写在最后,足够坦诚是解决问题的基本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出自《论语》)坦诚是解决问题最好的途径。如果某邦早日坦诚披露资金困境,而不是以“就是没钱没货了”耍赖、以“不会跑路”为幌子拖延,或许还能挽回些许信任,坦诚意味着及时披露风险,回归“货款两清”的底线。希望某邦能坦诚面对问题、承认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协商合理补偿,而非流量炒作,或许还能保住声誉。业内有位“帅总”去年资金链断裂,便是坦诚处理,现在缓过来,积极解决了所有问题,再次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业务也风生水起。别让贪婪吞噬底线,坦诚自省,方能长存。
七、对钱币收藏圈的影响
这个事件看似个案,却更暴露了行业诚信体系的脆弱。 对行业而言,一尘网等传统信用担保平台将受到冲击。买卖交易最好选择可信任的三方平台或者担保平台。对行情而言,我认为仅仅是短期情绪上的影响,钱币收藏圈有实力的大佬非常多,马甸而言实力比某邦强的也比比皆是,这点资金体量和事件,并不存在对行情长远的大影响。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其必然性,希望这个事件能不断的推动行业往更加公开、透明、诚信的方向去发展,我们作为其中一员,有责任为行业繁荣而努力。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