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收藏钱币的真谛 是相信自己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5/8/21 17:43:00
写完这个标题,我不禁想起一件往事。
那是前年,我在乡下铲地皮时,收获了一枚苏炉十二生肖花钱。
这枚钱币版模硬朗、字口深峻,图案清晰精美,雨丝般的锉痕隐约可见,边道更是完好无损,没有任何磕碰。
整体状态堪称一流。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它的包浆并非玩家们偏爱的传世黄亮之色,而是呈现一种深沉的黑色,类似于房梁坑,或箱柜钱的常见包浆。
由于是在湖州地区收到的,江南多雨潮湿,这类包浆其实并不鲜见。
我将钱币发到朋友圈后,引来多位泉友询价,最终被一位山西的老友以一千六百元购得。
说实话,在当时市场行情下,若是一枚黄亮包浆的同类钱币,价值至少四千元以上。
无奈,这枚钱币的包浆不尽如人意,但这个成交价,已是实实在在的“放漏价”了。
朋友收到钱币后,略带犹豫地联系我:“哥,我有点吃不准,想送去评个级。”我想了想,既是多年老友,便由他决定,于是回复说:“随你吧。”
后来,他将钱币送评至少泉先生的公博河北分公司。
半个月后,他惊喜地告诉我:“进盒子了,86分!”我半开玩笑地说:“那我加八百回收,卖不卖?”他笑答:“不卖不卖,我自己留着玩了。”
这其实是个例外。
在我平时的交流中,一般都承诺包真、包无裂补、包邮,但从不担保入盒,除非事先另有约定。
为什么不包入评级?原因并不复杂。
眼下一些评级公司,虽然频频爆雷,问题其实多出在内部管理。但对于普通散户送评,它们却格外谨慎,甚至可以说是“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
惊弓之鸟的评级公司,对陌生客户极度缺乏信任,已是常态。
记得有一次,我和徒弟在镇江丹徒乡下,收到一枚大观折十和一枚顺天元宝,两枚都带有厚重的铁壳锈。
尤其那枚大观,因锈蚀较重,声音已显沉闷。
我们商量后,决定先送评,这样既能提升价值,也省去日后交易的许多解释与麻烦。
万没想到,不久后钱币被退回,理由只有一句:“不适合封装”。
我们一时无语,这两枚是我们亲自从乡下收来的,绝对开门见山的老货,何来“不适合”之说?
最终,这两枚钱币,我们只能以较低价格处理掉。
如今的市场环境下,除非是传世傻开门品,其他如铁壳锈、水坑等状态的泉品,散户送评能入盒的几率极低。
甚至有些原本装在盒中的评级币,一旦砸盒重评,也可能无法再次入盒。
所以说,评级币本质上,只是钱币交易中的一个工具、一种手段,它不应成为我们收藏判断的唯一依据。
我们更需要做的,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与判断。
当然,“相信自己”不等于盲目自信、闭门造车,而是要不断学习、积累泉识、锻炼眼力。
真正的收藏,应当是在自己认知范围内,作出选择,不轻易触碰看不准的东西。
藏品的升级,也理应伴随自身认知的提升,而稳步推进。
当下,有部分掌握行业话语权的人,热衷于在网络上对泉友进行“洗脑”,一时间“母钱”“样钱”满天飞,其背后动机,往往是为了推销手中货物、收割新手韭菜。
面对这些现象,我们更需保持清醒,学会独立思考,擦亮双眼,避免落入陷阱。
收藏的真谛,不在于别人怎么说、分数怎么打,而在于你能否静下心来,看清历史沉淀的痕迹,读懂时间留下的语言。
而这,终究要靠你自己。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406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