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墨竹图」为什么市场表现远超预期?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5/8/23 10:10:00
8 月 20 日,广州艺术博物院在「鲸探」平台发售首款数字藏品 —— 宋代画家文同的「墨竹图」,发行 10000 份,定价 60 元,瞬间售罄。
从市场反应来看,XMeta 交易平台上「墨竹图」预售价最低 115 元,随后价格一路攀升至 160 元左右。20 日晚,广州艺术博物院在「鲸探」社区发布公告,为持有「墨竹图」的用户提供权益赋能 —— 每持有 5 份「墨竹图」将赠送 1 份明末画竹名家梁元柱的「迎风竹图」数字藏品,8 月 31 日 23:59:59快照。这一举措直接推动「墨竹图」价格冲高至 180 元,随后回落至 150 元区间,目前地板价稳定在 170 元左右。从交易数据观察,「墨竹图」价格波动幅度有限,但期间成交量显著。截至 22 日上午,XMeta 平台已成交近 3800 份,若计入品拍等其他平台及藏友线下交易,总成交量已接近总发行量的一半。如此高的交易量与价格稳定性并存,显示出市场资金对该藏品的长期看好,低位接盘力量持续活跃,整体表现堪称亮眼。笔者搜索学习了「墨竹图」有关资料,弄明白了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墨竹图」有两个版本?资料显示,文同「墨竹图」有两个版本,其一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个版本收藏于广州艺术博物院院。目前流传至今并被认定为文同的画作只有3幅(其中竖轴2幅),一幅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幅在台北故宫,一幅就在广州艺术博物院。据广州艺术博物馆官方公众号透露并经运营人员确认,8月20日「墨竹图」在「鲸探」发行数字藏品当天,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代表国家展出,可见其版本是得到官方权威认定的。据南方都市报以往报道资料显示,广州艺术博物院的「墨竹图」递藏有序,在20世纪30年代系东莞藏家莫元瓒所藏,曾于1947年1月29日赴香港「中国古代文物展览会」展出,2月3日在返广州的轮船上遇到火灾,幸被黄般若抢救,逃过一劫,后在文革期间,莫元瓒为避抄家之劫,把「墨竹图」裁成3截,让儿子用自行车转移别地匿藏。1980年初,广州艺术博物院恢复向公众开放,莫元瓒将历经两次劫难而幸存的「墨竹图」捐赠给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日报评价「墨竹图」:「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墨竹图」的作者文同采用了「S」形构图,画了一杆崖壁拗竹。竹子的姿态是先俯后仰,其身姿展现出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气魄。画法上文同注重讲求物理规律,用笔以书法性的撇出和绘画性的描绘相结合,造型写实,情态生动,竹叶浓淡相间,恰如画史所说,「以墨深为面淡为背」。画面虽单纯,但耐人寻味——竹子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长,却依然保持着一种从容的姿态,这正是画家心灵的写照,所谓「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广州艺术博物院在「鲸探」发行首款数字藏品,就拿出镇院之宝「墨竹图」,同时持仓空投镇院之宝「迎风竹图」,足见运营团队的真诚和实在。笔者浏览了 XMeta 弹幕,藏友保持了极大热情和期待,有藏友说广州艺术博物院是又一个辽宁博物馆。首款藏品对一个 IP 来说,至关重要,接下来就看广州艺术博物院运营团队如何积极回应藏友呼声,持续稳定运营,令人非常期待。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320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