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荫轩 字国森 号选青 老家在安徽 但我出生在繁华的大上海 我是李鸿章五弟李凤章的孙子 在现代文物收藏界 也算是小有名气吧
我们李家 那可是真正的名门望族 百年来仕商并举 积累了数不清的财富 要说文化教育嘛 确实没啥大建树 但在收藏界 我们李家那可是独一份儿的 跟安徽东至的两江总督周馥家族 江苏吴县的工部尚书潘祖荫家族 山东黄县的丁斡圃家族齐名
说起我们李鸿章家族 那藏书楼啊 是用红木精雕细琢出来的 里面的书啊 多得数不清 万卷都不止 可惜经历了战乱 流离失所 书也丢了不少 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 那可是个外交才子 藏书和青铜器收藏也是出了名的好 我的堂伯祖父李经羲的儿子李国松 学问大得很 南北都有名 他还是个收藏家呢 他对藏书那叫一个珍视 书房的钥匙从来不离身 就是好朋友来借书 也得一笔一划登记清楚 有次人家借走十本书 还回来少了两本 他宁可不要那八本了 也要自己跑旧书店去把书凑齐
李国松的收藏啊 啥都有 青铜 甲骨 瓷器 古钱 字画 琳琅满目 可惜抗战那会儿 藏品都因为战乱流失了 他这个人又不看重名利 不愿意当官 家里头就越过越穷 最后只能忍痛割爱 卖了些藏品来维持生活
现在啊 能看到李鸿章家族藏品的 就只有李经迈的藏书和李荫轩我收藏的青铜器了 李经迈藏书的那个地方叫“望云草堂” 珍贵的版本晚年都卖给别人了 剩下的那些 1940年的时候 他儿子李国超整理了一下 捐给了震旦大学 一共有一万八千册呢 啥政书 兵书 地方志 科技图书 名人年谱都有 就是文艺类的书少了点
再说说我们家的丁香园 那更是收藏界的一段佳话 我从小啊 就在钟鸣鼎食的环境中长大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小时候 我就对古钱特别感兴趣 后来收藏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最后就把收藏当成了终身的事业 那时候家里有钱 遇到喜欢的东西 花多少钱都不心疼 自从我得到了邓秋枚的藏品 收藏之路就越走越宽 中西并重 古今相融 也算是小有成就吧
我住在乌鲁木齐路的花园洋房里 整天就泡在收藏品里 书房的钥匙也是随身携带 一刻不离 听我家里人说啊 家里有七十二间房专门用来放古董 每天都有仆人负责擦灰
抗战的时候 我还花了大钱把藏品存进银行保险库 这才保住了它们 我这个人啊 比较低调 在古玩市场上 从来都是温文尔雅 购销的事情也都是悄悄进行 很少跟外界打交道
我有个好朋友叫马定祥 我们经常一起去他的祥和泉币社淘宝 我虽然有钱 但买东西的时候还是会精打细算 马定祥看我这么认真 总是给我优惠 有次他得到一个清代鼻烟壶 上面还画着李鸿章的肖像 栩栩如生 我一看就爱上了 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还有一次 他得到一枚秦代大半两银钱 珍稀得很 他当成了宝贝 我虽然很想要 但他就是不肯给我 我经常跟他开玩笑说 “你有好东西藏着掖着 就是故意馋我 ”
我的藏品虽然多 但很少拿出来给人看 就连马定祥也没邀请他到家里看过我的收藏 可能是因为我生性不喜欢张扬吧 也可能是因为顾忌家族的名声太大 容易招祸
1949年以后 我还给自己起了个化名 叫包申甫 大家都叫我“包先生”
上世纪50年代初 国内政治运动多 收藏界也受到了影响 钱币界更是首当其冲 但我收藏的热情一点没减 别人都觉得铁钱难辨真伪 避之不及 我却情有独钟 对历代古钱都特别用心 我收藏的中国历代钱币和外国币章 加起来有三万多枚呢 而且很多都是精品
我的藏品里 南宋的“大宋通宝”背“当拾”大钱 那可是罕见之物 制作精美 书法也漂亮 传说还是蔡京写的呢 还有个唐代高昌国铸的“高昌吉利”钱 背面四角有花纹 是孤品 我宝贝得很 亲手做了拓本 还盖上了“选青草堂藏泉”的印 写了“格斋手拓”四个字
我收藏青铜器 大概是从1930年左右开始的 青铜器啊 在收藏界那可是重中之重 年代久远 数量又稀少 能得到一两件就已经很难得了 但我竟然收藏了二百多件 也算是奇迹吧 我的藏品里 鲁侯尊 小臣单觯 都是重要的历史文物 价值连城
我不仅藏品多 还特别有研究精神 每件藏品都会进行鉴定和文字考据 几乎没啥瑕疵 有次我得到一个吴方彝盖 大家都说是赝品 但我经过考证 发现是因为火烧过才这样的
60年代的时候 上海博物馆征集组的工作人员多次来找我 最后我终于同意捐出三件有铭文的青铜器珍品 其中那个翏生盨 铭文记载了西周历王东征准夷的事情 特别有历史价值 可惜啊 十年浩劫期间 我的藏品也没能幸免 文革一开始 红卫兵就闯进我家 到处乱砸 为了保护文物 我决定把藏品捐给上海博物馆 那天 博物馆的青铜研究部主任马承源接到我电话 立马就赶来了 他看到家里一片狼藉 地上到处都是珍贵的青铜器 心疼得不得了 博物馆那时候不能接收捐赠 只能先代为保管 我们把藏品一件件搬出去 一共装满了六辆卡车 第二天早上 卡车要走的时候 我送到门口 紧紧握住马承源的手 跟他说 “我的这些藏品 以后就拜托你多费心了 ”十年浩劫过后 政府归还抄家的东西 博物馆想把藏品还给我 但1979年的时候 我妻子邱辉女士去告诉他们 我1972年就因为脑溢血去世了 邱辉女士决定遵循我的遗愿 把藏品都捐给博物馆 我们不仅捐了青铜器 古钱币 中外图书 还有金表 图章 勋章 外国古董等等 都是价值连城的东西 现在啊 人们走进上海博物馆青铜馆 可以看到很多藏品介绍牌上都写着“李荫轩邱辉捐献” 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 这些珍贵的文物 竟然出自李鸿章家族之手 一个时代啊 终究还是成为了过往云烟 我的故居 在上海市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151号 还在那里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