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一个叫“NFT艺术”的概念突然火了起来。说白了,它就是一张经过加密处理的数字图片或视频,依托区块链技术证明“唯一所有权”。
听起来挺高科技是不是?实际上,你买的并不是那幅画本身,而是一行代码的所有权记录。
周杰伦的“无聊猿”头像 价值320万美元
这股风从国外吹进来,立马吸引了不少明星大佬进场。余文乐、林俊杰、周杰伦,就连国外的库里、内马尔也都纷纷入手。
一时间,仿佛不收藏几张NFT就跟不上时代。有人花几十万、上百万买一张虚拟的头像,放在社交账号上当标识,觉得特别有面子。
但这还不算最夸张的。2021年3月,国际拍卖行佳士得拍出了一件震惊全场的数字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价格我吹都不好意思吹出来的夸张!
就是这幅网络“马赛克画”
作者Beeple是从2007年5月开始,每天创作一张数字图片,连续五千天从无间断,最终把这些图片拼成一张大图。
起拍价只有100美元,谁想到才一个小时就冲上百万美元,十五天后更是以6934万美元成交,接近5亿人民币!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以为艺术收藏的新时代真的来了。数字艺术、加密技术、区块链……
这些词组合在一起,听起来就非常前沿非常高级。不少人抱着投资的心态冲进去,生怕错过了下一个暴富机会。
这玩意跟炒股有啥区别?
可惜好景不长。还不到几年时间,NFT市场已经大幅降温。价格暴跌,交易冷清,最早那批冲进去的人很多血本无归。
最近佳士得更是直接宣布,关闭其专门负责NFT销售的数码艺术部门。这消息一出,算是给这场闹剧画上了一个阶段性句号。
这种炒作套路其实并不新鲜。往前数几年,我们有兰花热、藏獒热、核桃热、普洱茶热……
哪一次不是把原本普通的东西包装成“稀缺资源”,再吹出天价,吸引一批又一批的人来接盘?等到最后一批人进场,价格就开始崩盘,最早发起的人早已套现离场。
很多人囤积的普洱茶没销路
NFT也不过是换了一身行头而已,用上区块链、元宇宙这些新概念,但本质上还是老套路。
没有文化积淀,没有历史传承,只靠营销话术和明星效应撑起来的价格,终究是空中楼阁。
反观邮票收藏,虽然这几年玩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市场也不如从前热闹,但至少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由国家发行,有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还有一群真正热爱的老玩家在坚持。他们集邮,集的是知识,是乐趣,是对一段时光的怀念,而不是急着变现的投资。
邮票老玩家也不容易
年轻人不爱收藏?开什么玩笑!你看看现在流行炒球鞋、抢限量布娃娃、收藏动漫周边,热度一点也不低。
但这些东西多少还有些实用价值或情感联结,而不是纯粹靠概念堆砌出来的投机品。
历史总是不断重复。每一次泡沫破灭之后,人们总会痛定思痛,重新审视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然而等后面又有“新概念”产生,人们又会像金鱼一样,忘记一切教训,前仆后继的去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