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市场整顿与营收压力之下,中国邮政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近期,中国邮政网厅强制用户修改简单密码、批量账号失效的操作,以及线下网点逐步转向线上销售的趋势,让众多集邮者感到不安。这些举措看似技术调整,实则预示着更深层的政策变革。
2025年:最严规则与最大妥协。
回顾2025年新邮预订,中国邮政推出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预订规则:网厅刷脸认证、线下身份证核验、集邮联名卡重新认证。这些措施旨在将大户清理出预订序列,净化市场。
规则执行却遭遇了残酷现实:在预订期结束前10天,总体目标仅完成35%。邮政集邮业务部不得不将规则扔到一边,通过各级公司填表上报预订品种,用内部员工信息凑数,最终才勉强完成2024年预订总量的60%。
2026年政策走向预测
1,线上线下同步预订不会改变
尽管邮政大力推行线上化,但新邮预订不同于普通邮品销售,涉及用户群体广泛且与年度收入关系重大。完全线上化会忽视老年集邮群体的需求,也可能影响预订总量。预计2026年将继续保持线上线下同步预订的双轨制。
2,规则严格表面化,执行灵活化
2026年的预订规则文本大概率会维持2025年的严格条款,甚至可能进一步强化认证流程。但在执行层面,邮政可能会授予地方公司更多"灵活处理"的空间,特别是在预订后期如果业绩未达预期。
3,内部消化成为新常态
自然减员产生的空缺额度将主要通过邮政内部消化。这些名额可能分配给内部员工或关系客户,成为调节预订总量的"蓄水池"。既创造了"减量"的表象,又实际保证了营收基本盘。
4,个人限订品种和额度可能会有微调,套票可能和年册一样增加为10套,小版票和小版册有可能拆为两个品种与套票和年册看齐,两个品种之间可以共享额度互换续订,大版册摇号有可能回归!目的是为了增加营收,简单而直白!
5,产品分化加剧
普通邮票预订可能保持严格限制,而高附加值产品册(如手账、盲盒、四方连册等)则可能放宽购买限制。通过这种结构化策略,邮政既能展示打击投机的态度,又能从有消费能力的群体(包括大户)获得更高收入。
结语:治标难治本
中国邮政面临的根本矛盾是:既想通过严格规则提振市场信心,又必须完成营收考核指标。2025年的政策反复已经证明,单纯的技术性限制无法解决集邮市场衰落的深层次问题。
2026年的新邮预订政策很可能延续这种"表面严格,实际灵活"的双重模式。真正的市场回暖,需要的是发行制度的彻底改革和邮票使用场景的拓展,而不仅仅是预订规则的技术性调整。
集邮者们应当保持理性预期,既不要对政策效果过度乐观,也不必对预订难度过度担忧——在营收考核面前,规则永远会为收入让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邮击队",有邮击队微信群,加13223296366拉入群。欢迎关注获取更多集邮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