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邮零售量在2018年为14-20万,随着近几年发行量的下降,零售量也随之下降。目前的套票零售量估计在10万以内,当然如果是某些重大题材,这个量还会增加,如生肖,还有今年的抗战80周年。9月26日预售故宫100周年,按照大部分邮局都是拿出一半零售量进行预售,预计这次预售量应该是在4-5万套,按照每人8套来计算,也就是可供应5000-6250人购买。虽然现在集邮者大幅减少,但全国几万人参与购买预售总还是有的,这样一来可想而知,遇到一些热门题材,肯定就是瞬间售罄了。
既然零售火爆,为何邮政不多拿出一部分票源呢?首先先要弄清楚发行量制定的依据。最近几年发行量主要是围绕着预定量来制定的,预定量减少,发行量也会减少。当然邮政也想多发点,比如年初的核工业,发行量高达625万,这个量比2024年下半年的套票还多,但最终被打脸,到了五月份就开始减量,经过三次减量,最终发行量降至420万。年初的600多万就是个教训,只要发行量一多,就会出现五折以下的超低折扣,而量少了,折扣也会减少。到了莫干山420万,价格还能在面值之上,可见价格最终还是由发行量决定的,个别出圈题材除外。 很多人会有疑问,即使下半年发行量降至400多万,但大部分套票还是打折了,为啥不能面值零售,非得打折批发给邮商呢?其实这个问题也很好理解,这就像赌博,打折预订给邮商,起码还能预订出去,要知道邮票的成本是很低的,只要不用来寄信寄包裹,邮政就不会亏。如果全部面值预订或零售,谁能保证都能订出去呢?这部分量是不少的,到底占到预定量的几成,邮政打死也不会说。
根据新邮打折的幅度来看,至少也在三成以上。包括大版也有打折预订的,否则也不会出现打折大版册了。根据420万的发行量来推断,今年大版8.5万册,套票预计280万左右,也就是批发给邮商的量在80万左右。倘若不再给邮商提供打折票源,人家肯定跑路了,这80万套票谁会预订。邮政也清楚,全国集邮者每年都在减少,老的死了,新的又填不进来,这本来就是个难题。假设这80万全部用于零售,原本5万预售量可以造成售罄,如果预售量80万,绝对就是滞销了。现在产品册减少,不是邮政不想赚钱,是实在卖不出去啊,制作产品册也要成本的。所以为了新邮预订能多维持几年,同时发行量也不至于掉的太快,邮政的利润还能保证,目前算是一个比较折衷的办法了。
来源:邮海浮云
中国邮政定于2025年10月10日发行2025-21J《故宫博物院建院一百周年》纪念邮票1套2枚。(2-1)J器载文枢1.20元,(2-2)J丹青永续1.20元,全套面值2.40元,邮票规格:30×45毫米,版别:胶印,齿孔度数13.5×13度,版式一整张枚数12枚,全套整张面值28.8元。另发行版式二,含4套邮票,面值9.6元。设计者:尹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