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盘老地皮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5/10/7 10:38:00
这里说的“盘老地皮”,可不是“盘老藏家”。
老藏家的东西没那么容易动,往往只适合专业币商去谈,得靠真金白银去“挖”,没点经济实力不行,对咱们一线铲地皮的来说不太合适。
[镇江句容古玩大佬孔大师在乡下摆摊体验一线地皮生活,哈哈。]
而“老地皮”,指的是二三十年前,活跃在民间一线的地皮客、同行老前辈。
如今他们大多七八十岁了,不会上网,加上多年不在圈子里走动,对现在的市场行情完全脱节。
更重要的是,当年民间资源丰富,他们手里过的好东西虽多,但基本都随行就市卖掉了。剩下的,大多是当时贩子们瞧不上的“落脚货”,在那年头根本没人要。这一点,这些老地皮自己也心知肚明。
再加上他们本身文化有限,眼力不够,也收进不少老假货。所以,他们手里剩下的,要么是假的,要么是普通货,要么就是有毛病,漏、裂、残。
那么,这些货真就没价值了吗?其实,也不尽然。

随着一线资源日渐枯竭,很多以前“佬佬不疼、舅舅不爱”的货,现在反而也成了抢手货。只是他们对这些变化,一无所知。
我盘过几次老地皮,有两次印象特别深。
一次是和宝应的老地皮飞哥,约好去盐城大众湖附近铲地皮。凑巧在一个村里摆摊,正好摆到一位同行老前辈的邻居家门口。
老先生八十多岁,头脑已不太灵光了,腿脚也不行了,坐轮椅,走路得靠老伴扶。
他让妻子把我喊到门口,又让她从屋里拎出一包铜钱,大大小小什么都有。
我随手一扒拉,真真假假混在一起。我正皱着眉琢磨怎么开价,老头大概怕我不收,急着说:“一起二百块钱,你拎走吧。”
我一听,心里狂喜,脸上还得装出不情愿的样子,付了二百。老太太本来不太想卖,被他骂了几句,也就不敢吱声了。
后来老太太又拎出一瓶五粮液,是早年的,盒子没了,外壳灰扑扑的,品相差。

我出于一点怜悯心,也没打算赚她钱,直接给了六百,爽快拿下。怕夜长梦多,东西一收,赶紧撤了。

第二天回响水,路过滨海,碰上个同行。他听说之后,出一千要收这包铜钱,我没答应,他还挺不高兴。
回家一称,七斤半!晚饭后我在灯下分类拍图,挂网上和朋友圈出售。光是一枚带小沙眼的太平天国小平钱,就卖了二百六。
本钱瞬间全回来了。最后整批货处理完,净赚八千多,算是捡了个小漏。
第二次,是跟小舅子张小国在湖州铲地皮,无意中跑到马腰乡,就住在街上的小宾馆。
他跑进一个村子,发现家家户户都用菜篮子拎着坛坛罐罐来卖,给个三块五块就出手,从不还价。
他喊我一起去,我们在那个庄子上收了两三天,把两辆车塞得满满当当。
当然,绝大多数都是五、六、七瓷,或是民国、晚清的大路货,不值钱。

但里面也夹杂了一些少见的文革瓷,以及带冲线的明清细路瓷。我俩在顺丰门市打包打了一整天,累得半死,但赚了钱,心里还是挺痛快。
后来听双林镇的地皮同行说,马腰以前老铲子多,几乎家家农闲时,都下乡收过古董或旧货,我这才明白其中的缘由。
我徒弟东顺也讲过,他在苏州乡下盘过一个老地皮,那人还兼收破烂。他前后从那收到不少好的明清瓷,赚了八九万。

所以现在,我每到一个新地方铲地皮,第一件事就是找当地老百姓打听:村里有没有以前收古玩、收破烂的老人。如果有,直接上门去谈,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640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