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铜元“打眼”十年间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5/11/5 16:45:00
楔子25年10月中下旬,有泉友给我看了几枚满光的福建大闽关(想卖我,后又推说朋友的,送去评级了)。我仔细了后告诉他,不对。他非得告诉我是他朋友一线很便宜收的。潜台词是:你不会看东西。于是,我想写一篇关于福建大闽关原光赝品泛滥的帖子。又不能用他的图片。不得已,想起6-8年前即2018年左右,当时认识的一个泉友自己问其他币商拿过一枚原光大闽关带锈(四周有类绿锈的锈蚀。类似品我当时也过手了2-3枚,后来入藏了一枚无锈三全品,那几枚就换藏出掉了),索要了图片,想拿来做真品标准器。(下图仅做时间点参考,朋友的图片就不曝光了。清晰图用我过手品)

惊慌这版中间满光四周类似绿锈的福建大闽关,再看时,我浑身觉得不舒服。首先,是原光不舒服:过于刺眼。其次,是从原光到锈的过度不舒服。原光币接触多了就会发现,即使边上没有锈的原光铜元,不少中间都能有大面积的锈或黑斑等。这种从原光到绿锈,几乎是跳跃式的进程,更何况原光还是最好状态的原光。于是我打了一个电话给我们内部的泉友,讨论。他说,确实感觉不好。我说,当年不是一起都看真的么?你啥时候发现不对了?他说,一年多前。因为我也觉得不对,所以,这版当时实物还没有召回,我就知道基本上是GAME OVER了。于是,我从朋友圈通知到群里,通知到私人消息。赶紧把我过手的召回(可能陆陆续续是2-3枚左右)。
两枚目前联系上的一共是2枚。当时看了藏友的图片,我觉得下图,第一枚肯定不对。第二枚,偏向于真。理由是:第二枚的光和第一枚不同;第二枚的边道偏直。而外面的类似产品的边道偏圆弧。今天,此时,第二枚还在快递运输过程中。第一枚已实物上手,我知道,第二枚必假了。

来历我在召回时,用了藏家拍的图。并用此图,向福建泉友询问。答案是:福建三明制作。我查网站,发现2011年冬季已在市场上出现。目前,这批四周绿锈的已基本沉淀,被毒害了不知多少藏友。因为当年我们知道的数量是200-300枚。后来还陆陆续续出了不少满光无锈的大闽关,也是同一出处。(有的已入P盒。国内盒子就不用聊了。)听说这批东西当年买的最凶的是有的山东币商。

赝品坑洼的边道这批原光大闽关有带锈与不带锈两种,有多副币模。边道也有近乎直直边以及略圆的边道两种以上变化。但边道上始终是坑坑洼洼。我偏向于早年的浇铸痕迹。
凸点与同模首先,我要申明的是:1、当年并未熟练运用带光的放大镜,并且对“凸点”的认知也远不如今天。就像泉友说的,我的经验是在一次次打眼过程中,摸索出来的。2、上述两枚是我陆续过手的,没有同时在手过(至少没有同时上手比对过),当时并未发现凸点。(我看到了下图2的同模凸点,于是我可以判断,还没上手的、运输途中的那枚也是赝品了。不过当年200-300枚的量不止一副模具,只是我陆续拿到的存在同模。甚至我怀疑,以手艺人的水平,不同的利润,对应的是不同的商品,无锈的三全原光品,处理得应该会更好。)
书法2018年的我,还不会看书法的好坏,也无法从书法神韵去做区分。先上图我藏品一枚。
说到书法神韵,以周编谱为代表说“铜元真伪不看字”,我再爆个料吧——做赝品的手艺人,十分好学,有的出钱向书家求教书法。真品大闽关由于存在修模变化,文字面也会局部略圆,但不像赝品圆得这么厉害。从“闽”和“當”字看,赝品笔画过粗,偏肥。没有真品的劲道。且笔画与笔画之间粗细变化不明显(比如应该细的“當”字成横,写粗了就僵硬)。

哎,一声叹息!藏品还要再错上几枚,才会更接近收藏?
了解铜元历史、分辨铜元真伪,这里是关于铜元的课堂。不是拍卖公司,不征收拍品。文中图片部分为网络借图。文字系出原创,请勿转载。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523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