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天花板”与“传销大师”联手,伪造国资背景疯狂敛财,全国多地受害者维权无门
【导语】
在中央三令五申严厉整治金融乱象的今天,一家挂着“青岛文化产权交易中心”金字招牌的所谓“国资平台”,其旗下的“文贸通”交易平台却上演了一场席卷全国、手段恶劣的骗局。一个自称中国金融界“天花板”的灵魂人物“邢老”,与一位号称拥有20多年传销经验的“八零后”总裁联手,以“百年茗香茶票”为道具,以“超越马云”的宏大画饼为诱饵,在“合法合规”的幌子下,疯狂搜刮了全国六万多投资者的血汗钱。如今,平台已彻底锁死提现通道,留下无数债务缠身、求助无门的受害者。
一、精致包装:国资背景下的“合规”骗局
“国资委平台、合法合规、资金安全有保障、随进随出……”这是所有受害者最初听到的承诺。在龙口南山国际会议中心等高档场所召开的干人大会上,伪造的《山东省14厅局文件》和《青岛金融办批复件》被公然展示散发,骗子们声称资金由知名国企控股的清算中心托管、招商银行监管,将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包装成国家支持的金融创新项目。
“邢老”作为总策划及灵魂人物,自称是已故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的学生,以其所谓的“天花板级”金融背景,为骗局披上了华丽的技术外衣。而挂牌商“山东忻增供应链有限公司”的于总裁,则被“邢老”一手栽培,将其二十余年的传销经验“完美”运用于此,二者结合,形成了“金融套路+传销洗脑”的致命组合。
二、疯狂收割:规则朝令夕改,数据随意蒸发
投资者一旦入金,便成了待宰的羔羊。平台交易规则堪称“业界最繁琐复杂”,但其唯一目的似乎是便于操控。“邢老”将其金融技术“发挥到极致”,表现为交易数据可任性篡改甚至直接蒸发,“平仓”成为家常便饭。
所谓的“发展元年”、“生态年”、“千城万店”等宏大愿景,最终只是让老百姓的钱包变空。受害者XXX女士表示,她投入40余万卖房款和看病钱,如今血本无归,“他们比野兽都残酷,吃肉连骨头都不吐,大小资金只进不出。”
三、触目惊心:六万受害者的惨痛代价
这场骗局蚕食的对象遍布社会各个角落,包括直销难民、借款贷款者、变卖金银首饰者,甚至大量刷信用卡投资的普通人。其残忍程度,已远超商业欺诈,成为一种对社会底线的践踏。
据悉,目前仅浙江省杭州市已有大量受害者集体维权。更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受害者递交的控告材料,已引起从公安部经侦局、最高法、最高检,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老龄协会、全国妇联等超过十个国家级部委及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并受理,此事波及范围之广、性质之恶劣,已引发各级新闻单位和金融行业的高度聚焦。
四、沉重追问:谁为“国资背书”下的骗局担责?
当“青岛文交所”这块招牌成为骗子骗局最大的“信用背书”时,其监管责任何在?平台对挂牌商的准入审核、资金监管、交易监督为何全面失守?这场涉及数万家庭、金额巨大的骗局,不能仅由基层犯罪分子承担责任,为其提供“合规”舞台的相关机构,必须给公众一个交代。
当前,全国各地受害者仍在艰难维权。此案能否成为斩断伸向百姓钱袋黑手的利剑,考验着法治的成色与监管的决心。
(本文根据大量受害者陈述及证据整理,为保护隐私,部分受害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