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香港稳定币监管惊现“降维打击”!“不设限”成为全球标杆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5/11/13 9:16:00
当全球为稳定币监管焦头烂额时,香港正以“四两拨千斤”的策略悄然布局。立法会议员邱达根在峰会上抛出一组数据:香港稳定币储备资产标准与欧美法案高度一致,但监管框架却实现“全球通用性”。这背后,是香港在创新与监管间找到的一把“黄金钥匙”——用国际规则激活本土生态,以制度设计替代技术封锁。
邱达根直言:“稳定币的技术逻辑十年未变,香港无需重复造轮子。”与新加坡、美国等地的“技术筛选”模式不同,香港对稳定币的底层技术(如区块链协议、共识机制)不作差异化要求,仅聚焦储备资产合规性。这种“技术中立”策略,直接对标国际主流实践:
储备资产标准:要求100%法币储备(港元或美元),托管于持牌银行,每日审计,与欧盟MiCA法案、美国《GENIUS法案》完全一致。
赎回机制:用户可随时按面值赎回法币,杜绝“挤兑风险”,避免重蹈2022年LUNA币崩盘覆辙。
技术兼容性:支持多链发行(如以太坊、Polygon),确保稳定币可无缝接入全球支付网络,而非局限于香港本地市场。
为何说这是“杀手锏”?
全球稳定币市场高度割裂:美国要求锚定美元、新加坡限制零售使用,而香港通过“技术无门槛+监管强穿透”,让稳定币既能服务香港实体(如跨境贸易结算),又能辐射东南亚及国际市场。某国际投行测算,此举或吸引超千亿美元链上资产流入香港。
邱达根透露,香港对稳定币的监管逻辑源于“风险可量化、责任可追溯”两大原则。不同于内地的“审慎禁止”,香港选择了一条更符合Web3特性的路径:
1. 沙盒测试:让创新“可控试错”
场景验证:京东、渣打等企业已进入沙盒,测试稳定币在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等场景的应用。例如,京东稳定币(JD-HKD)计划用于旗下跨境电商的即时结算,将传统3天的账期压缩至10分钟。
动态监管:金管局要求沙盒企业每两周提交链上数据,实时监控异常交易(如大额匿名转账),而非简单禁止。
2. 牌照分级:区分“责任主体”
香港将稳定币发行人分为两类:
零售型:需持香港证监会1、7号牌照(证券及自动化交易),面向公众发行,接受严格反洗钱审查。
机构型:仅需金管局牌照,服务B端客户(如跨国企业),侧重流动性管理。这种分级制度既避免“全民炒币”风险,又为机构级应用(如DeFi质押、跨境汇款)留足空间。
邱达根强调:“稳定币只是工具,香港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数字资产基础设施的‘瑞士’。”当前,香港正通过三大动作构建生态闭环:
1. 代币化资产:万亿级蓝海市场
政府背书:2023年发行8亿港元代币化绿色债券,降低发行成本60%,未来计划扩展至黄金、太阳能板等实物资产。
企业联动:云迹科技通过香港将智慧酒店方案输出至中东,利用代币化技术实现跨境支付与股权分配。
2. 人才磁极:全球顶尖团队“用脚投票”
高才通计划:两年引进10万名科技人才,其中30%专注区块链与金融科技。
产学研融合:香港理工大学与云迹科技共建“酒店数字智能实验室”,孵化出亚洲首个酒店业代币化结算系统。
3. 跨境协同:破解“美元霸权”新路径
香港正推动港元稳定币与内地数字人民币互联互通。试点方案显示,未来内地游客可用数字人民币在港兑换港元稳定币,直接支付跨境消费,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尽管香港模式被赞为“教科书级案例”,但质疑声仍存:
盈利难题:目前香港合规交易所日均交易量不足新加坡的1/3,部分机构依赖政府补贴生存。
地缘风险:美国《GENIUS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人披露客户数据,与香港隐私条例存在潜在冲突。
对此,邱达根回应:“监管不是枷锁,而是基础设施。香港愿意用10年培育生态,而非追逐短期流量。
当硅谷沉迷于Web3概念炒作时,香港已悄然构建起“规则即服务”(Regulation as a Service)的护城河。从邱达根的发言中可窥见香港的战略逻辑:用国际合规标准吸引全球玩家,以制度创新替代技术封锁,最终让香港成为数字时代的“新瑞士”。
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或许正是中国参与全球金融规则制定的关键一环。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601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