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5年11月13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及新一届领导机构。戴应军当选会长,曲云海、高洪涛(女)、丁劲松、刘冬、王志刚 、郑炜、孙海平当选副会长,高洪涛当选秘书长。
大会要求,今后五年,要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强化改革思维,创新工作举措,更好满足集邮爱好者的精神文化需求。要高质量办好全国性综合邮展和农民、青少年、粤港澳大湾区等主题专题全国邮展。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和新时代集邮文化主题,广泛开展集邮学术研究活动。大力发展青少年集邮,发挥集邮辅导员的带动作用,壮大集邮“后备军”。选送更多优秀作品参加国际性邮展,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提高集邮文化传播力。加强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适时组织第五批会士评定工作,新增妇女集邮委员会和邮品鉴定委员会。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简称全国集邮联,1982年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第一次代表大会于同年8月25日至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每一次代表大会,中国邮政均发行一枚纪念邮票小型张。小型张上的文物均与邮驿文化相关,以下是各届代表大会小型张上的文物介绍:
全国集邮联一大:1982年发行的J85M小型张,主图文物是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室彩绘砖画《驿使图》,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驿使图》的画面堪称“极简却传神”。砖面以赭石色为底,用墨线寥寥勾勒出核心场景:驿使头戴典型的魏晋帻帽,身着右衽短衫,腰系革带,左手紧控缰绳,右手举着一份文书,仿佛正加急传递重要讯息。身下的骏马四蹄腾空,马尾上扬,虽未画马腿细节,却以动态感传递出“风驰电掣”的急迫。
最有趣的是,画师刻意省略了驿使的嘴巴——这个看似“残缺”的设计,恰恰藏着古人的智慧:驿使肩负传递机密的重任,“无口”正是“守口如瓶”的象征,暗合“邮驿保密”的制度,也让这幅图成为中国古代信息保密文化的生动见证。
全国集邮联二大:1986年发行的J135M小型张,主图为出土于安徽寿县的战国时期楚国“王命传虎节”,通高10.7厘米,宽15.7厘米。虎节体扁平,作伏虎形,昂首张口,长尾从臀部向脊背弯曲。一面刻划铭文5字:“王命,命传赁(任)。”铭文表示持虎节者身负王命,所经过的驿站要负责接待。虎节是使者持之远行可得食宿的证物,驿站是古代供传递文书、官员来往及运输等中途暂息和住宿的地方,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边饰为汉代“传舍之印”封泥印章,也藏于故宫博物院。 全国集邮联三大:1990年发行的J174M小型张,主图是位于江苏苏州横塘彩云桥北侧的横塘驿亭。边饰为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鱼”形铭文。 全国集邮联四大:1994年发行的1994-19M小型张,主图选用位于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的汉代烽燧。边饰为内蒙古额济纳旗破城子古城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木简部分内容,现藏于甘肃简牍博物馆。 全国集邮联五大:2000年发行的2000-5M小型张,主图是清光绪十年浙江布政使司发温处兵备道所用的“排单”,现藏于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边饰为清代宫廷画家唐岱的山水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全国集邮联六大:2007年发行的2007-20M小型张,主图为西夏王朝用于传递紧急文书的青铜符牌“敕燃马牌”,现藏于国家博物馆。边饰为甘肃瓜州榆林窟西夏时期窟顶藻井的彩绘飞马,以及西夏文字。 全国集邮联七大:2013年发行的2013-10M小型张,主图选用湖南龙山里耶古城出土的秦代“迁陵以邮行洞庭”木简、“酉阳丞印”封泥和“从人论报,择免归,致书具此中”笥牌,现藏于里耶秦简博物馆。边饰为河北井陉秦皇古驿道。 全国集邮联八大:2020年发行的2020-7M小型张,主图选用青海西宁彭家寨汉墓出土的汉代传车“木轺车”,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边饰为山东沂南北寨出土的“邮亭桓表”汉画像石,现藏于沂南县北寨汉画像石墓博物馆。 全国集邮联九大:2025年11月13日发行的小型张,主图为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县睡虎地4号秦墓的“黑夫木牍”,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