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邮政公布了2026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第一批)。这份计划以其高远的政治站位、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精湛的专业布局,在社会各界,尤其是集邮爱好者中获得了高度评价。我们在通览之余,深感其主体框架科学、导向正确,是一部彰显时代气象、契合群众期待的高水平规划答卷。
图片
一、于历史坐标中锚定时代方位,彰显“国家名片”的使命担当。
已公布的2026年计划对重大历史节点的把握精准而富于深意。《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与《孙中山先生诞辰160周年》两套邮票,一套回溯决定民族命运的艰苦卓绝征程,一套缅怀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二者交织,清晰勾勒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求复兴的历史脉络,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与教育价值。《军旗、军徽、军歌》邮票,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庄严中显意志,是继《解放军挂像英模》后,为迎接建军百年奉上的又一力作,也是对强国强军时代主题的铿锵回响。这种对历史坐标的精准锚定,充分体现了邮票作为“国家名片”记录伟业、凝聚共识的核心功能,展现了主办方深邃的历史洞察力与高度的政治自觉。
二、于文化传承中展现系统思维,诠释“人文邮政”的深厚底蕴。
系列邮票的稳健推进,是文化传承系统性的明证。《篆刻(三)》、《儿童游戏(三)》、《封神演义(二)》、《打击乐器》等续作,显示出邮政部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进行持续性、体系化开发的战略耐心与专业精神。《苏州园林》与《济南泉韵》,一为古典造园艺术的巅峰之作,一为独特水文景观与城市文明交融的典范,二者联袂登场,辅以《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共同奏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乐章。尤为值得称道的是《青花瓷(元)》的策划,选题独到,立意高远,巧妙地将视角延展至世界艺术瑰宝,体现了包容开放的文化心态。这种对文化题材的深耕细作,是坚定文化自信在方寸之间的生动实践,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于整体规划中体现审慎权衡,凸显“精品策略”的专业素养。
从已公布的信息看,计划在枚数安排与小型张等资源的运用上,显得审慎而考究。已公布的4枚小型张,分别服务于重大政治题材(如孙中山)、经典文化题材(如青花瓷、封神演义)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如交通强国),这种“重点突出、资源倾斜”的思路,既保证了核心题材拥有充分的叙事空间,也体现了对邮票艺术价值与市场规律的尊重。这反映出中国邮政旨在通过打造每一套“精品”来维护纪特邮票整体声誉和市场价值的专业素养与负责态度。
在充分赞誉之余,出于对集邮事业蓬勃发展的殷切期盼,我们不揣冒昧,提出以下三点补充思考,以期引发更广泛的讨论,使最终方案更趋完善。
其一,年度发行总规模可适度扩充,以匹配大国发展的恢弘气象。
近三年,纪特邮票年度发行规模稳定在27套左右,形成了成熟模式。相较之下,2026年首批计划公布19套,与我国日均GDP的惊人增量、重大工程的“超级月亮”式崛起、科技突破的“井喷”之势相比,当前规模恐难以满足全面记录与宣传的需要。建议在第二批计划中增补5至6套邮票,使全年发行总套数达到25套左右的水平,这既符合集邮者的稳定预期,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形象的塑造。
其二,对当期重大事件的预见性与响应度有待加强。
2026年,堪称世纪工程的平陆运河预计通航,挑战工程极限的天山胜利隧道将全线贯通,载人航天新征程的“梦舟”飞船亦将亮相……此等彪炳史册的成就,若无邮票为其定格,实为时代记录之憾事。此外,今年通过的“台湾光复日”等重要议题,也建议在后续计划中及时安排。这要求我们的选题机制不仅善于回顾历史,更能敏锐地呼应现实,前瞻性地捕捉那些能激发全民共鸣的时代强音。
其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自然风光题材略显缺位。
“美丽中国”是十五五规划的重要论述,以自然风光、山川胜迹为主题的邮票历来深受海内外集邮者喜爱。当前计划中此类题材相对沉寂,建议2026年能增发1套自然风光邮票。
同时,我们注意到《第十五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再度入选,此类国际性盛会题材若发行过于频繁,易显同质化,建议邮政部门认真评估其独特性和群众呼声,确保每一套邮票都具备足够的收藏与鉴赏价值。
总而言之,2026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第一批)无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提出的上述浅见,实出于“爱之深,盼之切”的心情。我们期盼主办方能在现有高起点上,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宏大的气魄、更广阔的视野,不断丰富这部“国家相册”的内涵,让每一枚邮票都成为镌刻这个伟大时代的最精准、最动人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