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德华银行承载德国远东战略 因两次大战而衰落

1楼
cjiyou 发表于:2025/11/21 12:48:00



http://www.shouxi.com 2025-11-21 09:12 首席收藏网

首席收藏讯 德华银行以"德国在华金融核心"的身份,深刻参与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中外经济博弈。这家1889年由德国十三家大银行联合组建的海外银行,既是德国政府推行"远东战略"输出资本与工业品的工具,也凭借遍布中国的分行网络与纸币发行权,成为当时与汇丰、东方汇理等银行齐名的外资金融力量。本篇就与大家分享与德华银行相关的历史信息及精彩拍品:

19世纪下半叶,德国迅速崛起为工业强国,急需开拓海外市场与原料产地,中国成为其远东战略的核心目标。彼时,英国汇丰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已在华深耕多年,掌控了大量对华借款与贸易汇兑业务,德国政府迫切需要一家专属金融机构,打破英、法等国的垄断,推动德国资本与工业品进入中国市场。

1907年德华银行贰拾伍圆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SBP2024年10月香港#A/B-中国及世界纸钞



1889年2月12日,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下,德意志银行、贴现公司、瓦色尔公司等十三家德国顶尖银行联合出资,在柏林正式成立德华银行,初始资本总额达白银五百万两。银行从筹备阶段就明确了"服务德国远东利益"的定位:一方面执行德国资本输出任务,为在华铁路建设、工业投资提供资金;另一方面承接中德贸易汇兑,助力德国工业品对华出口。为贴近中国市场,德华银行借鉴汇丰银行的成功模式,将董事会设在柏林,总行却选址上海——这座当时中国最繁华的通商口岸,成为其辐射全国业务的起点。

1907年德华银行上海规平贰拾两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中国嘉德2008年春拍-马定祥收藏专场



成立后的二十余年间,德华银行凭借德国政府的外交支持与雄厚资本,迅速构建起覆盖中国主要城市的金融网络,逐步掌握多项核心金融特权,成为德国在华经济影响力的"代名词"。其扩张节奏与德国在华势力范围的拓展高度同步:1890年,在上海设立总行的同时,天津分行同步开业,抢占华北金融枢纽;1897年进军汉口,覆盖长江中游商贸圈;1898年德国强租青岛后,青岛分行迅速成立,成为其在山东的业务核心;1904年济南分行开业,深入华北内陆;1905年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1910年升级为分行,1907年更在东交民巷建成兼具巴洛克风格与德国文艺复兴元素的新址,成为当时东交民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1911年广州分行开业,完成对华南市场的布局。至1914年前后,德华银行已在中国大陆7座城市及香港、横滨、新加坡等地设立20所分支机构,形成"以中国为核心、辐射东亚"的跨境金融网络。

1907年德华银行银元票/银两票样票大全套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北京诚轩2006年春拍-钱币



德华银行的业务特权,集中体现了近代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主权的侵蚀:其一,纸币发行权。1906年7月,德国政府正式授权德华银行在华发行纸币,1907年6月首批钞票投入流通。纸币分为"银元券"与"银两票"两类:银元券面值有1元、5元、10元、25元、50元,适配当时全国多数地区的货币习惯;银两票面值为1两、5两、10两、20两,主要在北方银两流通区使用。纸币由德国捷德公司印制,正面融合德国女神坐像、帝国鹰与中国龙纹,背面标注德、汉、英三种文字,彰显"国际性"的同时,也暗含对中国货币市场的掌控意图。其中青岛分行发行量最大,上海、天津、汉口、北京分行则兼顾银元券与银两票发行,最多时纸币流通额达数百万两。

其二,对华借款与投资。德华银行是"五国银行团"(英国汇丰、法国东方汇理、俄国华俄道胜、日本横滨正金、德国德华)成员之一,深度参与近代中国多宗巨额借款,如芦汉铁路、胶济铁路借款等,通过掌控借款条件,间接影响中国铁路建设与运营权。同时,银行还为德国在华洋行、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推动德国机械、工业品对华出口,但即便如此,其在华影响力仍难敌汇丰银行——以上海为例,25家德国洋行中,仅9家与德华银行合作,其余16家仍选择汇丰,足见英资银行的垄断地位。

其三,贸易汇兑与商业服务。依托遍布东亚的分行网络,德华银行承接中德及东亚各国间的贸易汇兑业务,为德国商人在华采购原料、销售商品提供资金结算支持,同时开展存贷款、外汇买卖等常规商业银行业务,成为德国在华商人的"金融后盾"。

1914年德华银行壹百圆库存票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SPINK2024年4月#B-中国钱币纸钞



德华银行的辉煌始终与德国的国际地位绑定,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彻底改变了它的命运轨迹,使其从"远东金融支柱"沦为"战争牺牲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陷入欧洲战场,无力东顾。1917年8月,中国对德宣战,随即宣布没收德国在华全部资产,德华银行在华各分行被迫停业——青岛分行因德国失去胶州湾控制权,资产被日本接管;北京、天津、上海等分行则由中国政府接收,银行经理甚至被囚禁。尽管战后德国试图恢复在华势力,1924年中德签订"解决德华银行事务"换文,归还其北京、汉口不动产,允许分行复业,但此时的德华银行已元气大伤,纸币发行量锐减,1927年流通额不足5万两,业务规模远不及战前,再也无法重现"五国银行团"时期的影响力。

二战期间,因德日同盟关系,德华银行一度与日本在华银行合作,试图借助日本势力恢复业务,但此时中国已进入全面抗战阶段,金融市场混乱,银行经营举步维艰。1945年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德国在华全部资产,德华银行各地分支机构被指定银行接收,正式宣告停业。而远在德国的总行,也在战后的德国经济重建中逐渐边缘化,最终于20世纪80年代末并入德意志银行,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1907年德华银行北京京平伍两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中国嘉德2011年秋拍-王士平收藏 纸钞专场



综上所述,德华银行既是德国在华推行殖民经济的工具,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开放,其纸币设计融合中西元素,为后来中国本土银行的货币设计提供了参考;其分行网络的布局,也间接促进了中国沿海与内陆的金融联系。德华银行诞生于德国远东扩张的野心,凭借特权构建起覆盖中国的金融网络,成为"五国银行团"的重要一员;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接连受挫,最终从"德国在华经济桥头堡"沦为历史遗迹。它的存在,既反映了近代中国在列强环伺下金融主权的脆弱,也见证了外资银行与政治、外交深度绑定的复杂关系,为理解近代中国金融史提供了独特视角,也为当代中外金融合作中的主权维护,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声明:首席收藏网(shouxi.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任何媒体或个人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首席收藏网 | shouxi.com 三戒)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56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