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新生事物,崭新天地,却是一派乱相丛生景象。这就是电子盘。过去,邮政还讲究新品发行满一年才可溢价交易,而现在有人恨不得把刚印刷完,墨迹未干的新品,把正在机器上铸造尚未成型的钱币搬上电子盘。
新品上市,还有一种类型,就是旧票重印。比如被人置疑的巨量普票,其来源不明,如果真是在印刷厂重印,应该属于“起死回生”类型新票,并且明显违背的邮政新票不允许高价出售的规则,其中必有见不得人的内幕,应该是司法部门查处对象。
上不上新品,虽然是各自作主,但涉及到文交所定位和未来发展,这表现为是走收藏品上市路线,还是走邮品大卖场路线。
如果把电子盘当作收藏品市场来做,上市品种就应该具备几个条件。
首先,不上市新发行品种。新品种原则上讲是不进入收藏领域的,要用于邮寄。邮政规定发行不到一年的邮品不允许溢价买卖。人为妙作,本身是违规的。
其次,要经过二级市场充分流通,杜绝从邮政印刷厂、银行造币厂和库房直接把邮品搬上电子盘,把电子盘当成邮政和银行一级窗口。
第三,选择老精稀藏品。年代越久远,沉淀性高,收藏价值越高。电子盘在考虑挂牌上市时,应该首选这种真正精品收藏。但目前是混乱的。对新品趋之若鹜,精品反成垃圾。乌鸡升天,凤凰落地。这是不符合邮市规律的,早就为邮人所指责。
如果把文交所定位在邮品大卖场,电子盘功能就是出售邮票印刷品和特种钱币,可以不分新品旧品。既可贩卖有收藏价值的老邮品,也出售供邮寄用的刚从印刷厂搬出来的新邮品,充当邮政和银行发行新品窗口。
但有一点要清楚,文交所电子盘产生是以实物邮市为基础的。实物邮市本来是个收藏市场,不是个贩卖供贴寄邮品市场,更不是服务出邮政和银行发行新品的窗口。
经验上看,上新品种和炒作新品种会带来诸多弊端,不是长久之计。
上新炒新会刺激新邮新币发行量盲目扩张,不是什么好兆头。巨量新品本来就是邮市的天敌,这对老邮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事。电子盘脱离了收藏市场这个基础,就会导向上新炒新风气。新品无论是从价格、集中度、品相,都远优越于老邮品,并且由于利大,背后有说不清的利益掺杂其中。
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实物市场经验。1997年疯潮后,在长达二十年里,邮市低迷,但炒新风则一直盛行。有猜测是邮政部门利用发行权故意进行市场控制,以达到出货目的。这说法未必正确,但炒新风气的结果是把市场炒得冷冷清清。原因是,邮市是收藏爱好者支撑起来的。炒新,本身扭曲了收藏价值规则,势必对市场形成伤害。新品,收藏价值相对低,但总是在抢风头,这不是价值规则起作用,是人为炒作起作用。该涨的不涨,不该涨的疯狂,打击了收藏者的热情,导致大批邮人流失,结果是把整个市场炒得没了人气。到目前,许多真正有收藏价值品种价格竟然还不能突破1997年的价位。上新炒新对市场形成了错误的导向,把市场推向泥潭。
文交所应该借鉴实物市场教训,如果把电子盘弄成炒新、炒垃圾新兴市场,这样下去,会不会重蹈实物市场覆辙,这是件令人担忧的事。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上新会不会导致违规。新品上市,溢价5%——10%为合理,但超过这个价格,这就存在着人为控制市场,人为投机炒作问题,就有触犯法规红线风险。新品收藏价值小,发行量大,上涨空间本来有限,比如发行量5亿的鸡币,价值就应该是面值价,如果拉高到十五元,就不正常。不搞投机炒作,不搞人为控盘,价格是上不去的。
有些规范文交所提出走精品路线,上老精稀品种,也许中国人一向喜新厌旧,精品路线走起来不容易,但这体现了邮市原本的收藏属性,是有利于电子盘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有些文交所上新炒新,实际上就是赚快钱,卖完货走人,没长久打算。
相关部门应该对电子盘上新品做出合理的规定,让电子盘发展更接近收藏市场发展规律,远离投机炒作,比如明文要求必须经过实物市场流通,要求达到一定年限才可挂牌上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