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持续深入,中国的营商环境正不断优化。
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便利度近三年在全球排名跃升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更是跃升31位。
与此同时,外企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加上利用外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更是中国营商环境受到认可的标志,这很好地缓解了外界对于资本外流的忧虑。
外企投资环境持续改善
卡尔蔡司是一家制造光学系统、工业测量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德国企业。这家企业在广州设立中国总部之初,主要以销售为主导,在其后的20年里,逐步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制造、分销、物流、售后在内的一整套体系。
卡尔蔡司光学集团中国区总裁彭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最初只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产品,到设立生产基地为全球消费者快速供货,营商环境的优化是公司愿意持续投资的重要原因。“这里的政府总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周到的服务意识快速为企业解决问题,可以说树立了一个高效政府的榜样。”他说。
作为一家进出口镜片的外资企业,卡尔蔡司对通关的要求很高。彭伟说,卡尔蔡司要求一年365天都要按照48小时生产和发货,当时了解到广州开发区保税区可以实现国家节假日全天候通关出货,专程过来考察,与区领导和招商局的领导见面探讨选址等问题时,上至区长、局长,下到办事员,很多人英文都非常好,可以直接沟通,这令集团高层非常意外,政府官员新颖的理念和国际化视野让集团的人感到很放心。
通用电气(GE)副总裁巴蒂亚(KaranBhatia)曾在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华盛顿推介会上表示:“我们在广州的项目,18个月就建起来了,在美国要5~8年才能完工。”
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广州只是一个缩影。过去4年多来,围绕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国家层面推出了近百项改革措施,且仍在提速。
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20条高含金量举措力促引进外资;6月,在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限制性措施由93条再减30条;7月,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到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到国务院常务会议,短时间内多次高层会议连续就加大对外开放作出部署。
万博研究院新供给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几年来,中国持续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努力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效。
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布的《2017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在全球63个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排名第18位,比去年提升7位,这是近年来的最高排名,排名超过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主要经济体,其中,国内经济、就业、劳动力市场三项分指数全球第一。
“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未来的核心资源,并转化为生产力,很显然中国政府已经看到这点,未来还会继续朝着这个方向走。”刘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