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结束了春秋战国期间各式异形、大小参差的铸币初级阶段,规定民间使用铜质的外圆内方铸币—半两。现在我们所见到的钱径在32毫米左右,重在7一10克间,形制规整、笔划方折的半两钱,基本上是秦始皇兼并六国废止刀、布、圈、贝后统一币制时所铸。
现在发现的秦半两钱,大小不一,因为:(l)秦始皇用半两统一全国的货币,但这只是货币单位的统一,而货币的铸造与发行权并没有统一掌握在中央政权手中。(2)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已经铸半两钱了,秦武王二年至四年(公元前509一前307年)就有半两钱存在。战国半两一般形制不规范,有的外缘不圆,内孔不方正,甚至似方似圆,能明显看出浇铸处;钱文高挺并显隐起文,文笔古拙粗犷,书写随意性很大。由于当时是采用泥质单范铸钱,并且是一钱一范,所以那时的秦半两钱是没有相同的。
秦统一六国后,废除六国铸币及其他实物货币的形式,通行铜质半两钱,此后内方外圆的铜钱,在我国保持沿用了2000余年,直至清末方逐渐完成使命。那么为什么这个内方外圆的造型有如此强的生命力?最广泛的一种传说是古人宇宙观的反映,认为人类居住的空间是一个“天圆为张盖,地方如棋局”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