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份的一天,河南平顶山市文管会办公室接到宝丰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电话,称当地一个窑场上班的农民,在挖土时挖到一个青铜器,想卖给文化馆。接到电话后,市文管会办公室一行几人便赶到砖瓦场,因没找到当事人,便又来到宝丰县,经过和县文化馆人员分析,文物可能已被卖掉,随后工作人员果然在该县的一个废品收购站发现了铜簋,并按照原价9.6元买回来这个2.4公斤的铜器。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古国叫应国,然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在炎黄文明的典籍史册记载中,想看点应国历史真是困难。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没有古应国的半点影子。只能在古文献和甲骨卜辞中看到:商王步于应,应侯朝商等寥寥数语。

这个国家何时消失也是一个谜?如今只能从史籍所说“拓地千里,封畛于汝,江汉诸姬,楚尽有之”推测应国也是在这一时期,在强楚狂风暴雨般的进攻下,连史官都来不及记载,就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但历史掩盖不住真实,寒流挡不住春风。随着这件青铜器的发现,辉煌灿烂的应国文明终于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呈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回头来说那个农民发现的青铜器,经过专家鉴定这是西周时期的青铜礼器-簋,因簋内铭文前有邓公乍等字样,而取名“邓公簋”。“邓公簋”是古代邓国和应国联姻时,邓国国君嫁女到应国时的陪嫁礼器。此物的发现,拉开了应国墓地发掘工作的序幕。
1986年,应国墓地引起了省文物部门的重视,相关专家开始对应国墓地进行发掘,初步发现数百座西周至汉代的墓葬,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应国墓地一号墓,这座墓出土了上千件文物,其中主要器物组合为五鼎六簋,这说明墓主级别较高,应为应国某一代的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