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关于古玩艺术品成交价格。

1楼
封存 发表于:2017/10/17 11:19:00

  关于古玩艺术品成交价格。

  一级市场,可以创造出亿元及以上成交价。只要市场认可,无所谓合理不合理!人们只看到一级市场成交价格高企,但你对一级市场的服务和营销手段了解吗?对他们的业务人员的敬业程度了解吗?他们甚至可以为了一件重要的拍品,专门举办一场拍卖会!

  二级市场,合适的成交价格,应该在买家的认可度之内。综合各种因素考虑,相同时代、同类同样的两件器物(器型、品相与完美度均须符合要求)。如果该甲器物即使先前曾经在一级市场成交了一亿元,但在其后年份的二级市场拍卖中该乙器物却只仅仅拍出几百万元或者上千万元的成交价,人们也没有必要对此不理解、不服气,或者大惊小怪。因为事实和市场本来就是这样的。这就是市场的波动和市场的人气、人群和级差所导致的价格区别。

  同理,三级市场和四级市场,应该努力寻找好自己的市场定位。不必一味寻求在成交价格上的盲目向一级市场看齐,而应更多地考虑如何更好地有利于拍品的流转,拍品的“海归”,以及拍卖如何为国家服务,如何为国家省钱(国博机构也要买一些东西的)!纵观今年的几场大拍,有不少亿元成交。这样的成交价格,其中有些其实是难以为继的!

  是只图“击鼓传花”式的一时痛快,卖掉就好;还是制定出合理的成交底价与估价区间,使整个文物艺术品交易能够更理性、有序、合理、健康地向前发展,恐怕是值得三、四级市场各有关拍卖行的老总们以及市场管理者好好考虑的。

  因此,我们认为,如果同样的拍品共有一对。其中的一件放在一级市场拍卖的成交价为1亿元。而另外一件,如果放在三级或四级市场上进行拍卖,成交价格难道不应该以二级市场为参照并适当下调么?这就是市场等级所造成的级差价格。我们相信,二、三、四级市场所最后形成的市场成交价,也必然会反过来倒逼一级市场,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合理的拍卖价格趋势。否则的话,水涨船高,年年往上冲的疯狂行情,必然导致泡沫破裂!

  以广州、杭州、宁波、厦门、福州、苏州、南京等沿海富裕城市群所开设的相关知名拍卖行和上海当地排名略靠后的相关艺术品拍卖行以及中国内地各相关省会城市所开设的拍卖行为主体的五、六级市场。对于国内买家队伍的主流来说,仅从目前情形来看,似乎他们尤其对中国内地各相关省会城市所开设的拍卖行是根本不屑一顾的。所以,五、六级市场要吸引买家,还要有更多的策划和设计。比如在成交价格上,应该有更多、更灵活的价格设计和考虑。以便于国家文博机构和企业、个人的寻宝、藏宝为宗旨的买入行为,创造出更切合于市场空间的价格区间。积极鼓励卖家克服僵化的“亿元思维”——即那种别人手中同类同样宝贝亿元成交,他(她)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手中的宝贝也便是值亿元了!所以,无论是市场主体还是买卖双方,都要摒弃僵化思维,从思想上承认市场的等级及其等级和市场波动所带来的级差价格。

  六级市场的主体在经营手段上,不必过分追求高大上的拍卖环境,图录的高档、精美等等。而应更多地寻求和关注对古代艺术品的保真、鉴定的实用性、可靠性的探索,买家买入后再次上拍的可能性承诺,以及提供更多的方便和优惠。比如对外地买家的“车马费”、住宿费报销,当地景观陪同旅游的可能性安排等等,以及更多的对拍卖的宣传手段和途径的安排,对市场培育的举措。

  以古玩城和典当行为主体的七级市场,具有十分灵活的定价空间和营销手段。举北京的古玩城为例。总规模据说已达二百家,似乎过多过滥。从政府部门而言,对此理应有所疏导,实行关停并转,归并同类项。比如,工商、文化、文物部门与收藏协会、古玩商会、奇石或玉石珠宝协会等,应该有一个协调。首先是对古玩城在名称上应该有一个规定、规范的要求。何必都叫古玩城?就不能叫奇石城、玉石城、文玩城或者叫珠宝城、珍珠城吗?以便于分门别类的消费引导。北京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分类后也许更能引导游客走向。至于古玩城,应该视入驻的古玩商家的数量所达到的比例来确定为好。如此集中的归并后,不是更有利于文物、工商对市场的日常规范和管理么?我们更希望作为首都的北京,能够出现更多的、名符其实的、规范经营、诚实守信的古玩城,以作为全国的楷模!

  而在买卖价格方面,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典当行压价过低,这不可取。典当行的收当价或绝当价,应该与古玩城的商铺的成交价保持基本一致才是合理的。

  而古玩商买卖的成交价,一般宜设定在当地等级市场拍卖成交价的三分之一左右。甚至有更低的交易趋势。为什么?因为商铺一般均为个体老板,成交双方彼此缺乏信任,这价格于是也就趋于随行就市。

  目前,有些城市的古玩城业主,正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正研究制定一些规范管理、诚信买卖的举措。这是一种健康的良性发展方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几点延伸思考。

  一、 应尽快建立以文化、文物、商务、工商、科技、高教等参与的国家级文化艺术品市场联席会议制度。以协调和指导全国此类工作开展。

  二、 应尽快建立国家级文物艺术品鉴定中心和各地分中心。配备合格的鉴定、甄别人员,负责对全国民间各类文物艺术品,最主要是对古书画和古瓷器进行鉴定和甄别。然后进行登记,并建立流转档案数据库。完成好全国文物艺术品的调查、摸底工作。

  三、 处于三级和四级市场的拍卖行,其中有条件的,可以尽快建立鉴定专家团队,并公之于众。应明确专家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可单独建立鉴定团,也可数家联建,或行业联建。同时应引进科技鉴定仪器,实现“双轨”鉴定。使之杜绝买家的后顾之忧,买的安心。同时可建立备拍品数据库,便于随时征集调用。

  四、 目前国内众多拍卖行在文物精品征集中,遇到了“瓶颈”,举古瓷器为例。明清“大开门”(即使用痕迹较多)的官窑器物比较少,而民窑器一般买家又看不上。由此引发市场对唐宋元等高古瓷器的极大关注。因此,建议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能够尽快开放对高古瓷器的拍卖许可。

  五、 有条件的拍卖行或行业协会,可开展针对潜在市场买家的有益于其文物艺术品鉴赏能力提高的培训工作。

  目前有些社会上的此类培训,有高价收费敛财现象。如北京和上海就有著名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三个星期的集中培训,其学费竟然开到了5-10万元,令人大跌眼镜。而某些原文博系统的退休专家的授课酬劳,一天两节课,却净收1万元,且从未纳过税。真正是长见识了!

  六、在拍卖时间安排上,目前国内的艺术品拍卖行,一般遵循国际惯例,即大拍一年举办两次,春、秋各一次。进取心强的拍卖行,还会在年中穿插安排若干小型拍卖会或季度中拍。其实,举办好艺术品拍卖会的关键,不在场次多寡,而在拍卖会举办的质量! 一是要准备充分,二是要时间安排合适。比如,尽量不要在举办时间上出现“一窝蜂”, 一天之内,相关 市场竟然同时安排五到六场重头拍卖会!曾经亲眼目睹过某地某场艺术品拍卖会上,冷清、冷场的老总尴尬。原因是当地一家更知名的拍卖行当天无意中上演了一场“抢客”大戏!因此,在时间安排上,各地拍卖行之间还应该加强通气,尽量避免“撞车”现象发生!而级次高的拍卖会举办时间的安排,理应有更多的关照和关注,包括行业协调等等。今年夏天“高烧”持续不退,大大“逼退”广大买家参与市场的热情,各大拍卖行对此有何良策?

  来源:微信公众号“收藏门”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445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