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对话魏碑》:王树秋积卅年之功唱出霍扬第一声

1楼
封存 发表于:2017/10/17 11:24:00

 《对话魏碑》是与王树秋长期的交流而出现的另一种境况:开始他不讲,我讲;后来他说,我听;再后来我们都说、都听,然后开始了书法艺术观念上的碰撞、撞击。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魏碑书法研究力作《对话魏碑》封面

有一种撞击叫对话

姜维群 齐 珏

有一种撞击叫对话,有一本即将问世的书叫《对话魏碑》。

王树秋,中国书法协会会员,被授予“全国书法十杰”荣誉称号。且不论他的书法,只说他对魏碑书法的深思熟虑、深谋远虑,敢说当今罕有其匹;他对自己的老师、北碑大师孙伯翔的研究、解析以及弘道扬艺,尤见衷诚。

总有一个问题让人思考,中国最大的学术传承是儒家学说,荣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是由学生承继了他的衣钵,然后释义阐意,索隐抉微,成为至今国人遵循的思想。这是一门艺术、一个门派流传有序、薪火相传的不可或缺。所以民谚有云:传接香火是儿子的事儿,艺学传代是学生的事儿。

王树秋,以弘扬中国书法为己任,以魏碑正本清源为责任,在“对话”中以历史发现的、以老师实践的,做了“舍得一身剐”的最大担当,否定魏碑书法方笔的“刀刻说”,首次系统剖析“透过刀锋看笔锋”的臆断主观,把近几十年书坛对魏碑的偏见做了勇敢的修正。

王树秋以“爱老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对老师孙伯翔的魏碑笔法做了大量的比较,就魏碑方笔而言第一个喊出来“赵之谦是魏碑首倡的第一个阶段;孙伯翔是还原魏碑笔法的第二阶段,其标志即对魏碑方笔的重新塑造”新的学术观点。

的确,在魏碑于北魏王朝沉寂了千年之后,清代的康有为登高一呼,尊碑卑帖,北碑在历史上第一次站在书法艺术的主流上,与帖比肩而立。但是,清代以后书家写出的魏碑方笔和那个时期的浑穆气象总是让人感觉后世难为其继,无怪乎人们怀疑魏碑的方笔当初是“刀刻”而非笔写。

王树秋通过观察、比较和自身的体验,有了一个重大发现,那就是老师孙伯翔还原了魏碑笔法,找到了方笔的书写法源,重塑了魏碑博大雄浑的气象。并在近几年,王树秋在各种老师和自己的展览上,反复阐述这样的观点,许多人信服地认为,王树秋以自己的担当,为魏碑书艺张目,为老师助威呐喊,堪赞堪佩。

王树秋弘扬魏碑,证源笔法,难能可贵的是,他拓宽了魏碑书艺道路的“宽度”。若说20 世纪大评论家祝嘉先生发现了《霍扬碑》,而王树秋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他积卅年之功,攻取该碑,终于写出自家书体的“绵密伟丽”。在魏碑的龙门方笔、摩崖圆笔之外,找到了魏碑的第三种状态,至少为魏碑艺术增加了一条“辅路”。

书法之所以为艺,因为它是学识与见识的双料结合。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佛法言声、色、触、法、受、想、行、识,以想、触为大,书虽小技,其精者亦通于道焉。”书法的想也好,触也好,最后达到一个“识”。王树秋在《对话魏碑》中的“识”已足以证明“其精亦通于道焉”。置数言于书前,以俟教焉。

二○一七年四月廿日

(作者:天津市著名收藏家、文化学者姜维群 艺术史学者齐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左起:王树秋、姜维群、齐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著名书法家王树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天津市著名收藏家、文化学者姜维群。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艺术史
学者齐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树秋新纪开生面,唱出霍扬第一声。姜维群并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魏碑书法研究力作《对话魏碑》在天津出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对话魏碑-王树秋与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谈书论道

孙伯翔:艰辛与快乐—简说王树秋

书法家王树秋:八字箴言破解书道奥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高清图:王树秋魏碑书法展正能量 孙伯翔亲莅现场助推爱徒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3672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