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2017年11月30日,中国集邮总公司高山总经理与专业媒体座谈,展现高层倾听民声的诚意,此前中邮集团还是国家邮政记不清了,也有过一次与投资者的座谈,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可能是真想做点实事了。作为一个有着四十年邮龄,近三十年投资经历的投资者兼邮评人,我还是愿意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决策者们是否愿意听,我就管不了那么多了,故妄说之吧!
一、恢复邮票的邮资凭证职能。邮票的第一职能首先是邮资凭证职能,不要因为现代化的发展,或者因为区域、部门的利益,人为的限制邮票的使用,个人建议信函、包裹、快件应允许甚至鼓励贴用邮票,这样既是对新邮的消耗,也为我们的后代多留下一些有当今邮政痕迹的实物,让在他们编组邮集时有材可选,现在除了痴情的集邮爱好者刻意在新邮发行首日寄递的首日封片之外,纯自然的封片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危险的问题。
二、恢复出台国家邮资票品价目表。中国最后一次国家价目表是1993年公布的邮政内部结算价目表,此后再也没有新的价目表出台,于是国家邮政对邮票价格的主导权逐渐失去,而今滑稽的反转为看市场脸色行事,市场火爆了悄悄增发,市场下跌了就宣布减量,完全没有调控市场的能力,更甭谈驾驭市场了。所以,深入巿场调研之后,尽快出台新的国家牌价,是中邮集团掌控市场话语权的第一步。历史上国家牌价是邮友之间交换邮品、投资者买卖邮品的重要参考,也是收藏者计算自己藏品价值的重要依据,每隔一两年调升一次牌价,总是能给藏家些许安慰,虽然只是纸上富贵,但这些人都会认为自己的藏品是在升值而不是如今这般贬值的。
三、大力发展集邮爱好者,不断壮大终结消费群体。1997年华邮投资风靡全球,其时参加投资的集邮爱好者号称3000万人,那时邮票成了香饽饽,市场上没有打折票,邮政没有打折抛售一说,各级邮政机构几乎没有库存,邮票成为邮政重要的支柱产业。如今虽然邮票卖得好不好与您们的收入没有关系,与您们的升迁也没有关系,但在其位谋其政,您总该在邮政发展的历史上给自己留下点什么吧。荣耀总比耻辱让您更有面子吧。况且消灭打折票也应该是中邮集团份内的事,国家名片给您们整成这样,真是愧对人民愧对祖国。
四、建立国家邮票回收制度。这是一个笔者呼吁了几十年的建议,在国家不断调价的同时,建立邮票回收制度对于促进邮票收藏、投资、发行均有难以估量的作用,对于中邮集团也是另辟了财源,且也同步提升了自己的形象。考虑到邮政自身的利益需求和为回收而付出的成本,回收价格可以确定为国家牌价的80%,回收的对象是超过邮票发售期的全部邮资票品。不要担心会有大量的东西回到邮政手中,此政一出会有许多先知先觉者抢货的,根本轮不到你打折收购,这一政策也为邮票官方牌价的不断调高提供了支撑。试想一下,有国家价目表开路,有回收价目表护航,新邮发行五千万又如何?这不也是消灭打折票的绝佳手段嘛。
五、审慎开发新的邮资票品系列,主业尚未做好,不要成天搞那些花架子,动歪脑筋,那些整不了几个钱的。我个人以为,发行种类应该大幅精简,邮票类(包括小型张、小全张、小本票):发行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普通邮票;邮资票品类:JP片、JF封、TP片、风光片、普资封片、贺年片。有这些就可以了,做精了做大了,您的收入就上来了。
六、要坚决取消有害邮品的发行。自03年小版张发行以来,中国邮票发行进入了一个混乱时代,不合时宜的超低量瞬间击垮了几十年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新中国邮票价格体系,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价值形态的判断,价值发现的路径被国家邮政局人为的扭曲,制定这个政策的决策者应当认真反省,且这样荒唐的做法至今仍在延续,实在是可笑。尤其是所谓的最佳邮票评选纪念张,发行量仅十万左右,对照万国邮联对有害邮品的定义,您告诉我它是什么?众所周知,物以稀为贵是收藏界的一条铁律,中邮集团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一时脑子进水可以原谅,连续数年为之,是何道理?且这些东西有几个真正的集邮爱好者能够买到,发行量如此低的品种,竟然还能有许多整包甚至整箱的货源在市场出现,我看中纪委都值得过问。
七、拓展中国邮票投资交易的新路径,将中国邮票打造成国际市场的硬通货。中本聪发明了比特币,从初期的毫无价值,到今天的一枚过万美元,并引发全世界哄抢,这是一个怎样的发展速度,在其价值演变的过程中,缺乏多元化投资渠道的华人是其背后最大的推手,中邮集团、中国集邮总公司难道不能从中思索点什么,悟出点什么?放着自己手中的资源,不去好好的挖掘,委实对不对党和国家对您们的期盼。
八、关于邮票电子化交易。高山先生对文交所的决策是:不介入、不投资、不宣传。完全一付置身事外、与己无关的态度,在整顿的高压态势下,此举好像是对了。但我固执的认为,中邮集团放弃如此巨大的蛋糕,明显是缺乏锐意改革进取的精神,是宁可不做也不做错的官本位思想作祟。毋庸讳言,邮币卡电子盘有许多问题需要整改,但这些问题是制度设计上的问题,是人的问题,不是电子化交易这个工具的问题,如果当初中邮集团积极参与市场,与监管部门共同筹划,以上邮为平台进行完善的制度设计,在专业国企背景下,就完全有可能掌控这个行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也将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三不"政策令中邮集团丧失了一个重要的塑造邮票投资产业的机遇。当然目前虽然时机差点,中邮集团如果有心作为也并非没有机会。
九、将中国邮票打造成中华文化传播的信使。在习主席领导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快速上升,民族自信持续增强。如何让国家名片配得上祖国强盛的荣光,是本届国家邮政、中邮集团、中华集邮联义不容辞的责任。方寸之间呈万千世界,我们期望邮票这个承载中华几千年文化源流的特殊艺术品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播的使者,让华邮为更多所熟知和喜欢,让华邮投资风行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