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中国文交所之父: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文交所”!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1/9 16:18: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邮币资讯

中国文交所之父: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文交所”!

文化产业评论   

  此文是被誉为“中国文交所之父”的彭中天先生多年从业心得,8000字长文深度解析文交所是什么、她带来了什么改变、存在什么问题、中国需不需要文交所、政策对文交所公平吗、未来向何处去等六个方面,系统梳理了中国文交所当下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彭中天先生,作为最早提出把文化存量资产放置到市场中进行交易盘活的先行者,多年来一直为文交所发展摇旗呐喊。此乃前沿内容,干货精华,助力认知升级,不可不看!

  作者:彭中天(文化部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全国文化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秘书长;中华文化促进会文化产权市场协作体常务副主席;科瑞集团创始人;30年金融与投资领域管理经验,参与创办民生银行、湘财证券等机构,倡议推动国家级文化产权交易平台的构建,有“中国文交所之父”的美称。)

  前言

  在国内文交所因全面再次整顿而进入低潮之时,从太平洋彼岸却传来一个天大的喜讯,香港大公文交所在美国上市了!尽管这都在我意料之中,但心中的确是五味杂陈……

  在我提出文交所概念之初,首先是得到保利文化董事长马保平的大加赞赏,他亲自登门造访并对我说这是他迄今为止看到的最让人激动的模式与制度创新,对中国、对文化意义重大,甚至可能对世界与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其次是得到了中国文化产业理论权威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的充分肯定。

  经我好友杨淦引见,给以创意产业之都自居的某市相关领导汇报时,都是一脸茫然,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国外有成功案例吗?我当时就回答说:为什么中国不能先有?我们可是泱泱文化资源大国,中国的发展模式应该与资源禀赋相匹配,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需要创新业态的匹配。没有对创新的包容、对创意的惊喜和足够的文化自信是玩不了创意经济的。

2楼
123456 发表于:2018/1/9 16:18: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后通过几条渠道把文案送到了李长春手上,得到了肯定批复。相关主管部门这才开始重视。因为文交所是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围绕文化产权产业化、金融化、市场化与证券化的跨界整合创新,属于国家战略层面的布局安排,大大超越了专业管理层的知识结构和格局认知,所以知音甚少。

  在相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深圳、上海两家国家级文交所隆重挂牌,随后全国掀起了一个热潮,一下冒出了八十余家,全是赶时髦,对文交所理论与交易所逻辑大多一无所知,对可能面对的风险也缺乏心理准备,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了。这就为日后埋下了重大隐患。

  随着天津文交所推出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市场响应度极高,以至于全国复制,全民参与。由于内部准备不充分,外部环境又不配套,加上市场教育的缺失,最后出问题是必然的。由此引发了一片质疑声,国务院匆忙出台了38号文,对文交所业务给予了限制,其中“五不准”几乎砍掉了所有创新的工具。这对于创新业态是刀刀见血,全是致命。

  政府管理部门至少犯了五个明显错误,一是自己对这一新生事物就没有搞懂,只是战略层面的认同,焉能管好;二是研发尚未成熟不宜大面积推广;三是生态打造与政策法规配套没有跟上;四是过程中监管缺位与职能交叉;五是遇到问题缺少对创新的包容,急刹车并一棍子打一船人。

  在众多媒体质问声中,我的师兄时任人大金融证研究所所长的吴小求对我给予了大力声援,他说理论界有谁能证明文化资产不能证券化?如有我愿与之辩论。但如何实现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创新就是试错,应该小步快走,鼓励宽容。

  的确,我心中的文交所是一个基于第四方定位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开放型自洽平台;是一个基于政府授权面向市场开展确权、确质、确价工作的权威性专业平台;是一个基于文化要素流转的增信、增量、增值的数据采集平台;是为经济转型服务的集物权、版权、股权、债权、投资权、收益权、消费权等相关权利为一体的创新交易平台;也是推动文化资源产权化、资产化、金融化直至证券化的基础性平台;更应该是一个有主管部门、有历史使命和自律精神并主动接受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的规范性平台。总之,应该是体现专业性、大众性、公正性、产业性、消费性和投资性并具有产权属性、金融属性和一定资本属性的社会公器。

  总之是一个尚未定型的探索过程,在婴儿没有长大时就匆忙下结论是不明智也不科学的。但同时我也认识到创新业态是需要生态环境支持的,所以我这几年一直关注香港、澳门及海外文交所的成长,并对他们可能在美国上市充满信心。

  美国证券业与金融业比我们发达,理论与实践都走在我们前面,在这里我想问问证券监管部门,你们知道这一创新对国家的战略意义吗?你们对这跨界的创新搞明白了吗?对文化资产的特性与定价原理搞清楚了吗?我还想问中国一个诺大的资本市场几乎全是照搬,有什么创新能让世界同行来学习取经的?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能在我们有优势的文化资源上做一些有益的证券化探索?管理管理,管住是容易的,理顺就难了,管靠的是权力,理是要水平和智慧的。

  我一直隐隐担心,怕由我们率先发明、率先实践并付出试错成本的这一新生事物,被美国证券界率先认可摘得鲜桃。今天果然如此,我是喜忧掺半。既哀其不幸,又喜从中来。对我而言,初心是为国设计利器,抢占文化话语权与定价权,但从另一层面上说创新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也不应有国界之分。所以释然。这再一次印证了古人说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道理。实现如此,夫复何言?!

  文交所将向何处去?

  随着国家主管部门对文交所政策的进一步收紧,文交所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生存还是毁灭”可能是当前困扰业界最现实也最头疼的问题!问题出来了并不可怕,利空出尽是利好。关键是要认清趋势、明白道理、不忘初衷、坚定信心。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直面问题深入思考。凡事只要针对核心问题连续递进追问几个为什么,必能接近或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是方法论,就我个人而言是屡试不爽的法宝。对文交所我有感情也有些研究,在这个时候我必须站出来与同行们共同面对,也借这个机会与同仁们盘盘道、论论理。

  在这里我不妨设几个问:

  一是文交所是什么?

  二是她带来了什么改变?

  三是存在什么问题?

  四是中国需不需要文交所?

  五是政策对文交所公平吗?

  六是未来向何处去?

  下面我一一细细道来。

3楼
123456 发表于:2018/1/9 16:19:00


  一、文交所是什么?

  先谈第一个问题,文交所是什么?

  我心中的文交所是一个基于第四方定位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开放型自洽平台;是一个基于政府授权面向市场开展确权、确质、确价工作的权威性专业平台;是一个基于文化要素流转的增信、增量、增值的数据采集平台;是为经济转型服务的集物权、版权、股权、债权、投资权、收益权、消费权等相关权利为一体的创新交易平台;也是推动文化资源产权化、资产化、金融化直至证券化的基础性平台;更应该是一个有主管部门、有历史使命和自律精神并主动接受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的规范性平台。

  总之,应该是体现专业性、大众性、公正性、产业性、消费性和投资性并具有产权属性、金融属性和一定资本属性的社会公器。是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转型,加快文化要素集聚与流转,有利于文化价值发现与转化并体现政府战略布局的市场化工具。

  二、带来了什么改变?

  文交所带来了什么改变?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化国情是文有余而化不足,大量的文化资源沉淀形成文矿,文能转化是问题的关键。转化是需要条件的,一要有公开的专业平台聚集文化资源;二要理清产权、鉴定质量并合理定价;三要有产业对接、金融支持和大众参与。说白了就是:文如美人,想要嫁人,需要媒人。

  文交所就是专业媒人,应该说由于文交所的诞生还是给相关行业带来了许多改变的。

  一是提高了文化企业与个人的市场意识和参与意识。知道了要主动对接市场,也慢慢了解了市场规则,树立了产权观念、契约观念与法制观念;

  二是从产权制度与第三方服务上对文化要素流转进行了规范,使其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并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由于中介机构与职业从业者的缺失。虽然程序到位了,结果却未必到位),进步是明显的和巨大的。

  三是培育与教育了市场,主要体现在参与人群的数量上达到了历史高点,交易量屡创新高,大大促进了大众对文化的投资热情与消费欲望。从而证明了文化市场的巨大容量与潜力,证明了从文化创意入手的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证明了文化经济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是在文化市场的话语权与定价权及交易模式创新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由单一的物权交易向物权拆分与资产打包演进;由海量版权挂牌交易向版权限量授权与版权物权化及金融化方面提升。

  方向没有错,方法上有待商榷,在文化产权交易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引起了同行的高度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先后几次发文都是历史上没有过的殊荣。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就怕政府不重视,被边缘化才是可怕和可悲的,中心化、热点化说明机会就在身边。

  三、存在什么问题?

  存在什么问题就说来话长了。我想先打个比喻。文交所就好比是一架飞机,在试飞过程中出了问题,这时候不要急于匆忙下结论,而应理性科学地去分析。找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我认为至少从逻辑上要思考如下问题:是设计图纸(原理)的问题还是制造(组建)的问题?是驾驶员(执行者)的问题还是指挥塔(管理者)的问题?是跑道(基础)的问题还是天气(政策)的问题?是发动机(交易模式)的问题还是零件(产品选择)的问题?

  对待问题切忌简单化。在这里也不可能展开谈,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写一篇论文,今天我也只能点到为止。

  先说原理与初心,文交所的诞生是时代产物,也是市场的催生的结果,更是围绕本国优质资源打造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大方向肯定没有错!那么基于物权的组合与拆分、大众参与及民主定价、要素的聚集与快速流转、版权的授权及衍生、文化资产的金融化乃至证券化都有法理依据和原理支撑。至今也没有看到一篇从理论上否定上述基本概念的文章。但坦率的说对文交所理论及运用的研究还很不够,国家应列入重大课题,集中顶级专家重点攻关,确保理论的先行,加强对实践的指导。

  再说说文交所的打造(制造环节),这里肯定存在问题。

  一是国家行为的推动,九部委下文,结果是拔苗助长。由于走得太快,理论、人才、基础、配套都跟不上,必定是个畸胎!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试点再推广。

  二是多头审批,数量太多,完全违背了设计初衷。既不符合交易所集中交易统一定价的逻辑,也不符合市场规律。远远超出了市场承载能力,把一个整体市场打碎了、把有限资源和人才分散了,不利于创新与规范。要我说三个足矣;

  三是组建者的素质与动机问题。素质不高,难以胜任。动机不纯,焉能不败!这我就不展开说了,免得得罪人。

  再说驾驶员的操作能力。有很多驾驶员是组织任命的,根本不了解文交所的原理、逻辑、功能与使命,要么没有创新能力,要么方向与尺度把握不准。出问题是早晚的事。而政府作为管理者问题更大,要么不管放任自流,要么急刹车一把管死;有人生孩子,没人养孩子,从来没人考虑这么多孩子吃饱了没有,靠什么生存。一旦出现风吹草动,自己父母不见了,别人的父母全跑来群殴。这就是中国特色,只会管(堵)不会理(疏),管与理严重脱节。

  更有意思的是文交所的性质在政府眼里倒底是什么我也一直没搞懂!说是正常企业吧,却要政府批文;是特许经营吗?又没有特别的许可范围;归口金融与证监管理验收又没有任何金融与证券资质;说是市场化行为吗?却设置了若干条条框框;说是政府行为吗?又没人给你业务、管你死活;说是创新类企业吗?又没人包容你的试错。总之是六不象!其实这个行业是需要监管的,我们也欢迎监督,只是希望把性质定好、把关系理顺后再监管。

  再说跑道吧,也就是行业基础与生态。应该说还很不完善,现在是属于强行起飞。从产权认定到质量认证,从中介服务到执业资质,从航线划定到起飞标准都是模糊的,风险已在其中。可现实是在一个支离破碎的飞机上却装上了一个功率强大的发动机(即现在的电子盘与邮币卡模式),如果没有国家的政策保护,其结果一定是少数赚钱多数人亏本,以群体事件结尾。如果国家站在投资者与消费者一边来清算文交所,结果会更严重。没有合法外衣与泳圈的创新试错,当潮水退去时你会发现只剩你在祼泳。

  天气(政策)问题对飞行来说是最大的问题,我后面会说到。至于产品选择、管理经验、模式选择、自我约束、风险控制诸方面也都存在不少问题,我们都应深刻反省并拿出壮士断臂的勇气、契而不舍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智慧。不认识问题、不改进缺点,文交所就没有未来,而且力度要大、速度要快,否则也可能你就是属于见不到明天太阳的那个人!

  四、中国需不需要文交所?

  接着我想谈谈中国需不需要文交所,这是宏观战略与大方向的选择问题,只有搞懂了战略,战术层面才能对症下药。我来把逻辑理一理。

  1、人类发展史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是从利用地表资源和简单生产方式来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农业经济社会,迈向利用机械向地下要资源、利用科技向时间要效率来规模化满足人类温饱与物质需求的工业经济社会,当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并受自然资源瓶颈约束时,为从更高层次满足人类精神需求,以文化资源为动力的发展模式就一定会出现,文化经济社会的到来是历史的必然!

  2、在农耕文明时代中国一直是领先者,可到了工业文明时代我们大大落伍了,落后就要挨打,历史教训不应忘记。今天文化经济社会已经来临,这是中国的优势,也应是我们当仁不让的主场。中国想要成为领跑者就必须在话语权与定价权上下功夫,文化产权交易理论与公开定价模式让这一切变得可能。在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中,中国一直处于跟跑状态,并没有给世界提供可资学习的经验,现在弯道超车的机会来了,在文化资产证券化领域我们如果能率先突破,将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

  3、中国是世上唯一没有中断过文化传承的文明古国,文化资源异常丰厚,是我国的相对优势所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不建立在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和引领未来生活、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而是一味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动力,不仅不可持续,和平崛起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文化经济不仅是历史与未来的需要,也是由中国的文化资源禀赋所决定的。

  4、再来看看我们的文化国情,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形成了巨大而独有的文矿,但文化的价值利用与转化工作一直没做好。是文有余而化不足。没化好的原因就是缺乏平台、渠道与载体。其中公开平台的聚集、确权、定价和交易功能是转化应用的基础。市场经济是产权经济,权到业兴。从企业股权到房屋产权再到林权改革,都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我国文化产权开发还是一块处女地,这是发展文化经济必须补上的重要一课。文交所的应运而生是时代的产物,亦是国情的需要。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文化要素流转,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帮助国家找到发展新动能是文交所的历史使命,也是政府推动文化资源产权化、要素化、商品化、市场化、金融化、科技化和数字化的重要抓手,更是为文化经济提供原动力的选矿场、孵化器和加速器。纵观中国市场经济体系,最缺的就是具有公信力的文化公开平台!

  如果以上几点形成共识,对文交所的创新价值和独特功能就应肯定与保护,绝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否则将犯历史性与方向性的大错误!

  五、政策对文交所公平吗?

  关于文交所的政策问题。中国是典型的政治经济学,政策是党的生命,在中国特色的经济体系中,尤其对创新的领域的政策制订往往决定一个行业的生死存亡。文交所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文交所概念是典型的由中国人主创的新生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高级业态,是争夺国际文化话语权和定价权的战略平台。在文交所概念提出之初就得到了主管文化的最高领导的肯定和批复。并由文化部牵头九部委联合下发的文件中予以推广,在党和政府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中都有体现。尤其是重要领导出席深圳文交所的挂牌仪式并把深圳、上海文交所列为试点,全国各地迅速形成了一股热潮,湧现出八十几家不同类型的文交所。从这个意义上说文交所是政策催生的产物一点也不为过。

  很多资本是响应政府号召进入这个新业态的,但客观地讲,政府作为营造环境的大师,在与之配套的生态上并没有做好精心准备,后期也没有作相应调整。对这一新生事物所寄的希望过大,而对其可能造成的违害认识不足,以至于没有在初期控制规模,失去了集中优势力量加强研发试点的大好时机。各地文交所在没有政策支持、生态配套的条件下,又不遵循产权化、资产化、金融化与证券化的渐进路径,大干快上,以天津、深圳文交所为代表直奔证券化而去,推出了艺术品份额化大众交易模式。各地纷纷效仿,一时风靡全国。由于把定价模式做成了交易模式,没有对冲机制只有单边行情,加上遇到问题缺乏应对能力,所以只能是以故事开头,以事故结束。

  从文交所的发展轨迹来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政策高位推动下市场积极响应的蜜月阶段;二是以艺术品份额化为代表的市场推广阶段;三是以邮币卡电子盘交易为代表的虚假繁荣阶段。

  从政策层面上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前期政策制订草率、研究肤浅、出台匆忙、准备不足;

  二是现有体制人为造成管理脱节,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作为与乱作为的问题。

  三是对新生事物的认识不足,包容度不够。

  政策高位推动是以相关主管部门为主导,但相关主管部门是高举轻放、前扬后抑,对这一新业态没有给予及时指导和提供政策保护,使文交所变成了有好处时,是谁都可以吃的唐僧肉,有困难时是没爹没娘的孩子,处境犹如过街老鼠。后期管理上关系没有理顺,生孩子是宣传文化口及地方政府为主,管孩子是中央金融证券主管部门。他们尽管事先也是赞成的,但对此事了解甚微。平时既无主管也无监管,既没有配套明细政策出台,也没有指定业务进场,完全推向市场,任其野蛮生长。一旦投资者闹事,马上下文封杀。在现有管理者眼中首先这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又在试错过程中总惹事,成为了麻烦制造者,至于文交所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与我职责何干?与其添烦、添堵、添乱,不如一关了事。这种前松后紧不讲历史;先扬后抑不负责任;简单粗暴不给出路的做法实乃大谬矣!

  文交所在文化产权交易与文化资产证券化的探索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对国家创导的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有作不可估量的创新价值,如果视而不见,简单封杀将犯历史性的大错。现实中还要面对上百家文交所的投资者、上万从业者和大几千万的参与者,这个玩笑就开大了,责任谁来兜底?与其鱼死网破不如网开一面,挑选几个基础较好的文交所进行创新模式封闭试点。政策制定者不能在这个时候痛打创新试错者,而应当座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之,要给时间!要给出路!不能单凭简单的行政命令,而应拿出智慧与办法。

  六、未来向何处去?

  最后一个问题是文交所将向何处去?我个人认为通过这次整改,应该关掉一批极不规范的害群之马;合掉一批抗风险能力弱且创新力不足的同质化机构;确立几家口碑好、管理规范、创新能力强的文交所,在不同地域与领域进行不同模式的试点。

  大致应遵循几项基本原则:一是创新性原则;二是谨慎性原则;三是促进性原则(促进文化资源向实体经济转移,促进文化消费升级);四是保护性原则。

  在此基础上进行几个方面的探索:一是文化股权与资产证券化试点;二是文化版权物权化产业化试点;三是文化资产金融化(含收益权、债权、众筹与消费券)试点;四是专业公开平台试点(如文物特许交易、艺术品及艺术家公盘、电视剧及剧本强制进场交易);五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溯源的互联网文化物权交易;六是自主创新的跨界融合试点。

  与此同时,加强政策引导与实时监督,充分发挥企业自律与行业协会指导功能。既鼓励创新,又控制风险;既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又区别对待;既夯实基础,又留有余地;既繁荣文化事业,又服务实体经济;既促进投资,又拉动消费。围绕服务文化经济做出中国特色,牢牢把握主导权、话语权与定价权,为中国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动能与新的财富。文交所肩负使命,巳然前行,更应坚定信心,把握方向,健身强体去迎接文化经济时代的来临。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3477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