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市历来不缺挣钱效应、特别是当下的环境下、邮票基本没有实际的大消耗、封片更是如此。为何片更容易出现挣钱效应呢?无非就是一是量小、二是题材突出。特别是PP片、16、17的片、都是异动的主力、急先锋。为何?16的发行数量190多万、17的109万、18的才33.6万、市场是会选择的、万事都离不开量这个金箍棒。量就是定海神针……
就拿17的PP、分析一下吧……109万的发行数量、折合成1090件、10900刀。这是理论上的真实数据。
我们在来说说价格。109万的全流通品种、按照2元一枚、理论上全控盘需要218万元……
就算撇开电子盘、单实物市场、从2元做到10元、甚至是20元、资金都不是问题……核心还是信心。
大家都知道、没有炒作的市场、不是市场、没有流动的市场、也不是市场、没有挣钱效应的市场、更不是市场
我始终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别人都怕的时候、机会就会出现。
我还相信:垃圾里边出黄金。不言弃、不放弃、不抛弃
试问:PP片的合理价格是多少呢?我想:大家心里有杆秤了,
供大家参考、选择大于努力……这话特别经典。
普片增发是常有的事情。老邮人都知道。邮政集团再增发也不能以邮政局的名义,增发老邮品。
97年邮政局大量增发香港回归金箔张就是邮市走熊的导火索。这一熊就是20多年。所以邮政集团真正的7寸,就是不带邮政集团来。只玩邮政
局以前发行的,现在已不再发行的断代邮品。当然,最上策,还是只玩邮政连库存也没有的,全部库存的各种纪念片.特种片.普通片.贺年片在
2012年已全部销毁了的各种邮资片。当年仅销毁了邮资片这一个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