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熊焰:地方交易所的现状与前景(下)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9/4 18:25: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邮币资讯

熊焰:地方交易所的现状与前景(下)

和讯现货   

  第二部分内容是地方交易所的特征与定位。

  地方交易所快速发展的原因。这是由于中国尚处在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市场体系还不完备。中国建设市场经济体系,不到30年的时间,整个市场体系还是处在发展的初期,市场体系不完备,缝隙很多,空间还是很大的,特别是跟地方的结合。另外就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还显得不是很够。地方很多行业的需求与区域的特殊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需要特定的通道与工具,也就是行业性、区域性的市场平台。中国的金融市场是一个“舶来品”,自上而下,不太接地气。因此地方政府都支持和推动地方要素市场建设,把它理解为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个是地方金融事权有限,问责的属地化,使得地方政府对交易市场一直萦绕于心。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政绩驱动的攀比心态。比如说京津沪渝四大家,如果北京上海有了,天津和重庆肯定会琢磨,他们有的,我一定也要有。快速发展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有关部委的支持。部委对于用资本市场来推动产业的发展也是有一定的积极的意愿。另外就是交易所自身发展的需要,实际正是这几股力量共同作用的相关函数使得中国的地方交易所这样一个业态,屡经整顿,却始终生生不息。

  如何认识地方交易所?应该说它是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求。市场在中国源远流长,周易中记载为“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是炎帝当年规划市场的场景。从当年炎帝的日中为市,到今天的现代市场,经历过了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国真正意义的现代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很多是从国外引进借鉴过来的。因此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元的现代市场体系。我们所看到的现代市场,包括我们身边的地摊、夫妻店、菜市场、农贸市场、百货大楼、MALL,这是我们所说的日用商品市场。还有各种各样的批发市场,钢铁、建材和粮食等等,是生产资料的市场。在这些市场之上又出现了我们所说的交易所。

  交易所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高端形态,是指这样一些特征,体现在规则前置、标准明确、系统高效、全面服务。全面服务就包括交易所要提供信息披露、产品合规、投资人组织、交易组织、产品交割、支付清算等等全链条的服务。

  构成交易所,我们认为有三大基石,叫做安全、效率与成本。在交易所里进行的交易,应该是安全的。因为得到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府政策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地方交易所出了问题,老百姓可以到相关管理部门,比如金融办,到证监局去告状的原因。同时交易所里的效率要比在场外效率要高一些。第三成本就是综合成本是低的。

  另外交易所的核心资产,不是那个大楼,不是计算机系统,而是信誉。所以我在北交所和北金所主持工作的时候,经常跟我的同事讲,单宗不能兴邦,但是单宗可以灭国。就是如果一宗交易出了大问题,就可能让你这个交易所关门。

  所谓交易所之梦,是所有做交易所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梦想或者叫情愫,做好了一个省市,就琢磨能不能做成一个全国的;做好了非标的业务,就琢磨能不能做标准化的业务;做好了to B的就想能不能做to C的。现在看这个交易所之梦,显然有点不太合时宜。

  交易所有相当的特定行业的要求。这个特定行业既包括你所在的这个行业,比如说你是这个能源交易所,你要熟悉能源行业,同时你又要熟悉交易所的正常的规律性的东西。另外这个交易场所有地方性的,显然有它的地域性的要求。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在区域分割下的市场建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在北金所的时候,同志们经常跟我讲,希望给大家捋一个所谓金融产品的管理逻辑,我画了这样一个九宫格,它的横轴是标准化,纵轴是公众性。标准这个词,在金融圈里,可以理解为是通用安全、契约完备、等额分割、流动性好的。现在的操作上,是把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交易发行的产品理解为标准化。除外就是非标的。公众性就是投资人适当制度。我们按这样框格,就画成了九个格。我认为靠近标准化的这条线是红线,高净值客户以上的也是红线,那么就是1、2、3、6、9,这是地方交易所的禁区,原则上是不能碰的。我们能够碰的就是4、5、7、8这样一个范围内。有人说这范围小了点吧,但是在中国这已经是足够大的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关于交易所的特征,首先它的市场主体要足够的多。这是交易所最难的,唯此为大,就是你要回答人家为啥要来,谁让他来的?如何聚拢你的基本客户,这是最难的。第二是你的产品要足够多,足够丰富。你的产品标准、合规性、吸引力,以及你的产品的盈利能力要有空间。第三就是稳定公开严谨的规则,规则不能轻易动。第四要有一个很强大的信息系统。第五原则上实行代-理交易制度,商为市之魂。这个市场是否活跃,最重要的看里边的经纪商的能量与多少?另外就是市场规模与运营门槛。作为一个地方交易场所,年100亿左右的交易额,年1000万左右的交易收入,只有超过这个门槛,才能够进入良性循环。还有就是市场是如何形成的?现在做的比较好的,比较大的基本上都是靠行政的力量形成的,比如说国有产权交易,比如现在的北金所。另外就是纯粹市场化的,目前看真正做成了的,陆金所是一个,其他的多数都还处于比较惨淡的经营状态中。

  关于交易所的定位,我们一直认为交易所是现代金融服务业,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它是中立第四方。它既不是买方,也不是卖方,也不是为买卖双方提供专业服务的那些专业中介机构,它是为这三方提供交易环境的中立第四方。交易所还有一个特征是特许经营。一般在一个省市自治区的范围内,同类的交易场所一般只能有一个。因此我在北交所北金所的时候,就跟我的同事反复讲这个道理,“既然你能干的事情别人不能干,因此别人能干的事儿你就不应该干,否则就不公道,你也长久不了。”要站住这种中立的这种开场子的位置,你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交易所还有一个特征,有很强的外部性。这是一个经济学的术语,这个机构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内的作用,这就是外部性。我用过一个词叫“公器”,它实际它的社会功能远远大于它的盈利,内部管理功能。还有很强专业性,有一定的地域性。还有一条就是交易所一定能够提供不可替代的增值服务。交易所本身并不创造交易,这类交易在交易所成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但是这类交易可能始终存在着那么一点不顺畅的地方,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在信息披露上不够充分,在交易时间上比较长,在交易成本上有点偏高,在合规性上差了那么一点,有某些客群的独特要求没有满足。交易所存在的价值,就是在这些交易中的不合理的地方,你改变了一点点,帮了一点点,哪怕在一个链条上帮了谁一点点,你就出现了存在的价值。存在价值最好的检验的办法就是客户是否持续缴费。

  第三个话题,对地方交易所发展的思考,或者叫前景的思考。

  对交易所而言,要按照交易所的规律来办,也就是风控为先,服务为本。交易所从业人员要尊重现代资本市场,现代金融服务业的规律,以服务客户、服务行业、服务地方为本,要本着风控为先,底线思维。刚才我画的九宫格,涉众的1、2、3区域不能碰,标准化的3、6、9区域不能碰,作为管理人员一定要有强烈的底线思维,红线绝不能碰。另外就一定要强化管理,包括客户管理,产品管理,合规管理等等。人才决定成败。交易场所是一个新的业态,懂的人和优秀的人才还是比较稀缺的。地方交易场所可以探索混合所有制,以提供比较强的团队激励与约束。在清理整顿回头看的大背景下,应该说行业处于冬天,不是法定进场的交易所,还有没有前景?依我看取决于改革,这个改革是大范围的改革了。取决于创新,就是我们自身的创新,取决于我们跟谁合作,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靠山,要立足本地,聚拢资源促进交易。在地方交易所交易的要素中,只有资产权益和商品有本地化的属性,资金没有严格的区域属性。因此地方交易所的定位是要围绕交易的发起方,也就是本地化资产权益和票据来提供服务,吸引更大范围的资金进场,盘活存量,为本地发展服务。

  要依靠数字科技提高交易效率与风控。数字科技就是现在时髦的说法ABCD,A是人工智能。B是区块链,C是云计算,D是大数据。ABCD的思维,会打开我们在常规的传统的业务和管理上的空间。比如说我们可以借助大数据来更精准地进行客户画像,更精准地满足特定客户的特定产品的要求。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很多常规的简单计算的工作,这对我们整个交易所的管理和发展也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区块链很有可能是未来我们低成本的解决信用问题的一个最好的工具。因此只有靠服务创新和科技驱动,才有交易场所的明天。

  不少圈里的人问我地方交易所可不可以投资?站在投资人这个角度,首先你要看清楚交易所的本质,它本质上是一个准金融牌照,那你就看值不值得投。当然要放弃短线投资暴富心态,要切断利益关联,不能把它作为一个融资渠道,有些民营企业投地方银行的那个思路是不行的,可以把它看作一个行业整合的工具,优化产业链的工具。这个行业今后并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我讲好的交易所是一个金矿。

  关于这个地方交易所与地方金融监管。我跟地方金融局(办)很多朋友在议论的时候讲,金融事权归中央,中外金融均是严监管。地方金融实际只有三件事,维稳、服务、聚要素。因此地方交易场所一定忌面面俱到,忌盲目攀比,忌内部竞争。要对交易所进行分类指导,聚焦优势与特色。

  地方交易所如何监管?一是发展与监管并重,地方金融部门不仅仅是地方交易所的监管方,也是地方交易所发展的推动方,要结合区域目标,扶持特定地方交易所的发展,基于本地区发展目标,依托当地资源,寻找细分领域,进行整体规划,发展差异化的地方交易所。在规划中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站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上,评估特定地方交易所的作用。第二是优化地方交易所发起主体。在发起设立时,对于发起主体的审核,要充分考虑本地资源的导入,又要具备专业的地方交易所的运营能力,很好地把握全国市场动态,才能使地方交易所顺利起步,并且发展壮大。第三是引入外脑,提升地方监管的这种专业性。对于地方交易所来进行分类监管,引入细分领域的专家,增强监管的专业性,做到不错杀真创新,不漏掉伪创新。第四是重视行业信息化建设,搭建风险监测防控平台。我是建议对监管当局而言,特别地方监管当局而言,对于这种新技术、新业态,政府别太靠前了,让子弹飞一会。

  在目前的这个行业的冬天的情况下,实际上这个行业里除掉几大法定交易所,市场化的机构都很艰难。因此我的建议是稳住阵脚,守住底线,控制成本,找准市场需求的突破口,把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叠加起来,这个行业还是有明天的,行业的春天早晚会到来。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406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