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期货日报》丁文豪记者采访的《商品现货市场五项行业团体标准“七问”》发表,31日《电子商务法》正式通过并发布,如果将《电子商务法》和五项行业团体标准的发布联系起来,具有历史偶然,也有其必然,就是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促进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规范有序协调发展。由于《期货日报》版面有限,丁文豪记者采访的问题,没有完整地刊载我做了详细地阐述,现借助“万联网”发表,与各位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同仁交流。
1、此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五则行业团体标准全部实施发布对我国大宗商品领域有着怎样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发展处于自发生长状态,主要原因是法律不覆盖、法规较多、运营无标准,因此,我国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标准问题影响了法规的制定、法律的落实,标准的基础性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商品现货市场现代化进程。
近几年来,特别是2018年7月15日,《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规范》、《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规范》出台,初步形成了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发展的标准体系,在现有的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标准体系中,形成“一核四辅”的标准体系,《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规范》可以看作是五项标准的核心。如图:
2、这些行业团体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对政府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可以发挥哪些作用?如何看待规范与发展的关系?
《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规范》、《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等级划分与评估指标》、《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交易商主体信息规范》、《商品现货市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能力要求》、《商品现货市场电子商务统计指标体系》五项标准,是团体标准。可以成为政府对商品现货市场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的基础。单个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可以制订具有较高水平(高于团体标准)的市场(平台)标准,以创立“品牌”电子交易市场。
《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规范》明确了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电子合同、商品现货市场、市场经营者、交易商、服务商、交易商适当性等做出了基本的规范,避免在同一对象的概念不一致性,从而避免政府多部门进行监管时提供依据。
《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规范》提出了市场的基本要求,如基础设施、信息公开、账户和资金安全、交易秩序维护、隐私与商业秘密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交易系统、禁止行为、市场统计。特别是提出了5个方面的禁止行为,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市场可以更加自主地进行创新发展。
《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规范》对业务规范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如业务规则的制定、电子合同、投诉与纠纷处理、违规违约处置、应急预案。
《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规范》对交易商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真实身份核验、交易商适当性、入市协议、交易编码、信息发布与合同履行、权益保护。
《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规范》对服务商管理提出了要求,即资质管理、服务协议、辅助服务、权益保护。
《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规范》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要求,从业人员应该诚实守信,恪尽职守,维护行业声誉,不应从事损害 客户和公司利益的活动;应遵守行业规范和市场章程,抵制商业贿赂,不应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不正当交易;应充分向交易商与客户提示业务风险,不应做出不当承诺或者保证。
《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规范》对行业管理提出了行业自律、自律管理的内容。
这些标准都是过去所没有的规范,这次标准给予了明确的要求。
3、您对标准的实施和推进有何看法,应采取哪些具体举措?仅靠行业自律监管,会不会“雨点大雷声小”不能有效落实,而变为摆设?
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标准出台是业内一件大事,标准的立项、调研、制订、宣贯、落实是一个系统工程,今后若干年后还需要有标准的修订和完善过程,因此目前的宣贯和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大力宣传,形成行业共识,按照标准来运营和管理,成为市场企业的行动规范,成为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的依据,成为政府部门加强监管的依据,虽然团体标准不是国家强制性标准,但是,它却是行业自律的重要守则。
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发展需要标准,现在有了标准,就使行业发展可以统一起来,规范有序地发展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该行业就可能发展,并且会逐渐形成一个商品现货电子商务市场的产业,从而可以更好地获得相应的政府产业政策支持,否则正如我过去所说:被电商政策边缘化、被物流及供应链政策边缘化。
4、制定这些标准的初衷是什么?发现了哪些行业痛点?有助于解决哪些问题?
2017年3月29日,我曾经在北京工商大学举行了“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模式创新趋势‘三人谈’座谈会”(下称“三人谈”座谈会),“三人谈”座谈会的背景是,配合全国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回头看”活动,让行业更清醒地认识自身,如何拥抱监管,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当时,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回头看”工作正在进行中。关于清理整顿,经过近几年来的清理整顿,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得到了控制和化解,尤其是投机类市场数量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行业的规范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发展环境明显好转。清理整顿“回头看”活动主要针对行业存在死灰复燃的现象和新出现的一些问题,原油、贵金属、邮币卡等打着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旗号,从事发售、二元期权、微盘等涉嫌操纵市场价格和违法违规活动的伪大宗市场,以上这些成为打击的重点对象。
在清理整顿“回头看”活动中,政府提出要出台司法解释和加强监管立法。针对司法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一是明确期货合约、标准化合约和电子合同的差异;二是明确集合竞价、连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的定义。无论是生产业、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消费业,集中交易具有普遍性,不是某些行业或某些企业的专利。对涉嫌非法期货交易和非法经营罪的认定,不能简单地把采取集中交易方式就划为开展期货交易。
对于政府的监管措施“缺乏针对性、抓不住重点”的现象,一直以来被业内人士所诟病。交易模式不是风险的根源,传统业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形势和政府的监管体制不适应。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监管主体缺位、标准缺失,才是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行业乱象丛生的根本原因。
加快研究制定和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明确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监管主体、责任,建立由政府、行业协会和商品交易场所构成的多层次监管体系,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监督管理三者分开。
新出台的标准及其体系,有利于解决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所面临的形势,同时将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规范为“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一直以来,我国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素质水平良莠不齐,法制观念、风险防范意识有待提高。此次《商品现货市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能力要求》标准的印发对上述现象有何影响?
由于我国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是传统现货交易市场高级形式,许多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又是从商品现货市场转型升级的产物,甚至有些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本生就是投机分子加入其中,因此,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队伍复杂多样,法制观念不强,风险防范意识。
《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规范》标准的出台对从业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从业人员应该诚实守信,恪尽职守,维护行业声誉,不应从事损害客户和公司利益的活动;应遵守行业规范和市场章程,抵制商业贿赂,不应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不正当交易;应充分向交易商与客户提示业务风险,不应做出不当承诺或者保证。《商品现货市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能力要求》提出了具体的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对于从业提高业务素质,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具有现实意义。
这两个标准对于净化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队伍,优化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队伍结构,促进创新队伍形成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6、谈谈您对此五项标准对于农产品领域电子商务或供应链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2017年我国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在整顿中得到发展,2017年我国各类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达到1969家,其中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来说是585家,占29.7%,包括农产品类市场417家、林产品类市场(含木材、纸浆等)59家、畜牧禽类市场(含肉类、禽蛋、草业等)45家、酒类产品市场39家、渔产品类市场25家。如广西糖网、沁坤现货电子交易、生猪交易所、海洋商品交易中心、重庆咖啡交易中心、美菜、社员网等。2017年全国大宗农产品商品电子交收额超过10万亿元。
这五项标准出台,对于规范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规范、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避免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虚拟化发展,并且与农产品现货实体交易渠道紧密融合。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进入农产品供应链发展阶段。
农产品供应链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是农产品现代流通的高级形态,由链主供应链向平台供应链,由平台供应链向生态供应链发展,由生态供应链向数字供应链的发展是一个发展大趋势。其中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在供应链中将发挥重要的融合资源的多种功能。如广西糖网、沁坤现货电子交易、生猪交易所、海洋商品交易中心、重庆咖啡交易中心、美菜、社员网等,都在发挥交易平台的作用的同时,发挥其融合资源方面的作用。
7、总体来看,在五则行业团体标准中,您认为还有必要强调的有哪些?今后还应该出台哪些标准?
在五项团体标准中,应确立“一核四辅”的作用,即强调《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规范》是标准的核心,其他四个标准又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科技、社会、经济、文化等建设的发展,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讲,根据相应的程序,两三年可以提出修订,进一步完善其标准,适应科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进一步发挥标准的与时俱进的作用。
8、对未来行业的发展您有哪些展望或者建议?
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应适应供应链发展的大趋势,由以平台为核心的链主供应链向平台经济供应链转型,再由平台供应链经济向平台生态链/生态圈转型,再由平台生态圈供应链向平台数字供应链转型,真正发挥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
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必须在创新中发展,应坚持创新理念:
一是要进行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应该创新多种模式等。
二是要搞好协调发展。即搞好城乡协调、经济社会协调、“四个协调”(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就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来说,包括交易、物流、供应链、支付等“四位一体”。
三是绿色发展。充分发挥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作用,减少和节约商品流通的资源,建设绿色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如绿色大宗商品物流、绿色大宗商品配送、绿色大宗商品金融等。
四是开放发展。即充分发挥商品现货交易市场的辐射作用,促进“一带一路”开放发展,到“一带一路”国家建市场,运营市场。
五是共享发展。即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与传统的“先富带后富”不同,甚至可以吸引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人财物资源,吸引社会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股权基金等。
要坚定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发展方向:应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发展方向。这几年来,我一直强调的有七个发展方向:
第一,向实发展的方向。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不能搞成虚拟的赌博市场,应虚实结合,不搞花架子。具体来说,不能只发挥其交易的功能,而应将其网上交易与网下交易紧密结合,实实在在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如在引导生产、流通、消费上下功夫,真正引领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
第二,向上发展的方向。这里指的是以平台为中心向产业链上游发展,如向生产基地、园区、港口、农村基站等延伸,利用平台来整合上游的网上与网下资源。
第三,向下发展的方向。这里指的是以平台为中心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如大宗商品交易的物流和供应链、实体市场及其采购商、网络金融等,利用网络平台来整合下游的网上与网下资源。
第四,向外发展的方向。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外向型发展,一是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平台上增加跨境电商的功能;二是“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园区、商贸城建立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三是在“一带一路”以外的国家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如广西糖网可以计划到东南亚、或者巴西等国建立糖网等。
第五,融合发展的方向。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最终要实现融合发展:一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与电商的融合发展。大宗商品交易本身就是电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B2B电商占整个电商的比例是80%,而B2B大宗商品交易就是电子商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二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与期货市场融合发展。不是说搞“准期货”交易,而是与期货市场联动发展,创新“期货转现货”业务,发展规范的大宗商品的“基差交易”。三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与物流的融合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与供应链的融合发展。四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与网络金融的融合发展,发挥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在融资方面的重要作用。五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这里讲的“融合发展”,是指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应该争取现有的一些“促进发展”的政策,如电商政策、跨境电商政策、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政策、商贸物流政策、“三农”政策等。
第六,品牌发展的方向。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应加强品牌市场的建设:一是品牌的客户建设,二是品牌的交易品种推出,三是品牌的交易服务、品牌的物流与供应链服务、品牌的金融服务,四是最终品牌的市场目标的实现。其中,诚信体系建设是其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始终,包括风险防范,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规范发展的方向。我国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必须规范发展,避免“泛亚事件”的再次发生,因此必须加强自律与监管相结合:一是坚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现货性质,而不是“准期货”性质;二是坚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规范化运营;三是尽快形成大宗交易市场的标准体系建设;四是加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加强平台基础风险防范;五是在开放中形成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体系、风险防范体系。
总体而言,在《电子商务法》、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五项团体标准出台后,控制规模、调整结构、交易创新、管理升级应该成为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的主题,而且还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