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志 号】:1998-23M
【面 值】:300分
【發行量】:3098.8萬枚
【交易單位】:枚
【發行日期】:1998年10月28日
【小全張外形規格】:150mm×80mm
【小全張郵票規格】:40mm×30mm
【版 别】:膠印
【印刷廠】:北京郵票廠
【藏品簡介】:
炎帝陵位於高平市城東北17公裏處的莊裏村,這裏山川秀麗,風景優美,陵區周圍東、西、南三面溝壑縱橫,北面丘陵起伏,青山映翠。西望羊頭山,巍然挺拔,南眺丹河谷地,雲蒸霞蔚。晉長二級公路,由南而北,像一條美麗的玉帶,系在陵區之内。小東倉河涓涓地在腳下流淌,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就長眠於此。
莊裏村炎帝陵,俗稱“皇墳”。陵後有廟,謂之五谷廟。炎帝的陵墓,在軒轅氏黃帝時就已經有了,封參盧於潞,守其先茔,以奉神農之祀。五谷廟創建年代不詳,最遲在宋代時早已有之。該廟座北面南,建築規模宏大,周有城牆,分爲上下兩院,在其中軸線上,分列爲舞台、獻台、山門、南道、正殿。原來廟院内碑石林立,約有四五十通碑。現僅存正殿五間,東西廂房十幾間。在東廂房的後牆上,有“炎帝陵”石碑一通,是明萬曆三十九年(1161年)申道統所立。“炎帝陵”石碑的後面有一個甬道(現已封住),可通墓穴,墓内有盞萬年燈,常年不熄。
正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懸山式屋頂,琉璃脊飾,爲元代所建,明代時曾進行過較大的維修。屋頂正中脊刹上,正面刻有“炎帝神農殿”,背面刻有“大明嘉靖六年”的題記。殿内神台高約一米,刻有龍、麒麟、鹿、花卉等浮雕圖案,雕刻精美,爲宋金遺物。殿内神台上原有暖閣,塑有炎帝及夫人後妃像,現塑像不存。東西兩邊的山牆上繪有精美的壁畫,壁畫的内容可能是神農種五谷、制農具、嘗百草等,現不存。據明嘉靖年間《續修炎帝後妃像增制暖宮記》碑載:“炎帝神農氏陵廟,曆代相傳,載在祀典,其形勢嵯峨,林木深阻久矣,吾邑封内之勝迹。”故關炎帝行宮内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重修炎帝行宮碑》記載:“神農炎帝行宮盤基在故關裏村前,肇基太古,無文考驗,祠在換馬村東南,見存墳冢,木欄繞護,然祠與宮相去凡七百餘步矣。”高平縣志記載:“上古炎帝陵相傳在縣北四十裏換馬鎮,帝嘗五谷於此,後人思之乃作陵,陵後有廟,春秋供祀,現石桌尚在。”明鄭藩朱載育在《羊頭山新記》一文中寫道:“山之東南曰故關村,村之東二裏曰換馬鎮,鎮東南一裏許有古冢,垣址東西廣六十步,南北袤百步,松柏茂密,相傳爲炎帝陵,有石欄石柱存焉,蓋金元物也。”廟院内有一柏樹根,周長6米,據此推斷,五谷廟至少有上千年的曆史。每年的四月初八,是炎帝陵、五谷廟的祭祖節,周圍的村子,如故關、北營、換馬、莊裏、口則等要舉行盛大的廟會,會期将近一個月。有句民謠“走揚州,下漢口,不如五谷廟裏當社首”,就是形容當時廟會的盛況,曆朝曆代,歲時緻祭。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亦嘗遺祭,禁樵采。過去,每年縣府亦派員到莊裏炎帝陵祭把,并且還要爲萬年燈添油。
羊頭山是炎帝神農氏嘗五谷之地,現羊頭山上神農城、神農泉、五谷畦、神農廟等遺址遺迹尚存。有關炎帝神農氏的民間傳說更是豐富多彩。除莊裏炎帝陵是專門祭禮炎帝外,本地還有許多祭祀炎帝的廟宇,如故關的炎帝行宮,下台的炎帝中廟,市城東關的炎帝下廟,邢村的炎帝廟,永錄的炎帝廟等,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三十餘處。
炎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是中華第一大帝,是農業之神,醫藥之神,史稱農皇。莊裏村炎帝陵是我們炎黃子孫尋根問祖,谒陵掃墓的神聖之地,是中華第一陵。
【藏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