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司马懿——交易感悟(攻守之道)

1楼
cjiyou 发表于:2019/9/28 16:06:00
司马懿,《三国演义》中最后的胜利者,这位最终统一了天下的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是三国后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因为传统戏剧和民间传说等原因,司马懿同曹操一样,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白脸奸臣形象。尤其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被描绘成了一个集冷酷、阴险于一身的奸臣。其实,历史上的司马懿却是一个聪慧明达、忠贞坚毅的长者,他一生极富自知之明,特别是在攻守之道上,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三国后期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                             公元215年,曹操攻伐张鲁,平定了汉中。年轻的司马懿向曹操进言,趁刘备刚刚入蜀人心未稳之机,立即出兵攻打刘备。曹操没有同意。过了几天,蜀国来降的人说,蜀国因为曹军攻破了汉中,人心恐慌,一天骚乱几十次,后来见曹军并未进攻,人心又安定下来。良机稍纵即逝,曹操懊悔不已。曹操一生用兵如神,但在这件事情的认识上,司马懿则略胜一筹。     
                司马懿深谙兵法要领,对敌打击往往动如脱兔,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公元227年,魏将孟达因为魏文帝去世,唯恐自己失宠,于是私下与诸葛亮联络,打算弃魏降蜀。司马懿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去信抚慰孟达,同时不顾千里行程,以日行75公里的速度进军,仅用8天就抵达上庸,而孟达这时尚在梦中。16天后,司马懿破城,将孟达处死。等蜀国救兵来到,一切已成定局。         
            司马懿不但擅长进攻,而且精于防守。公元231年,诸葛亮兵出祁山伐魏。司马懿知道蜀军远来缺粮,求战心切,加之诸葛亮足智多谋,难以对付,于是据险扼守。诸葛亮求战不能,果然引兵退回。魏将张郃请求截击蜀军后路,司马懿不允,只是尾随观察。到达祁山后,诸将纷纷请战,司马懿登山修寨,依然不允。众将当面指责他畏蜀如虎,他不加理会。5月,众将向司马懿施压,伺机进攻蜀军,结果战败,只得退保营寨。6月,诸葛亮退军,张郃追击,结果中伏身亡。司马懿从此更加坚信防守策略的正确性,面对诸葛亮咄咄逼人的进攻,从来不与争锋,甚至在诸葛亮赠送妇人首饰羞辱他时,他也欣然接受,忍辱负重,仍旧按兵不动。无奈的诸葛亮终于在壮志未酬的忧伤中死去。失去诸葛亮的蜀国,再也无法对魏国构成严重威胁。司马懿的防守政策取得了重大胜利。 
                    即使在同一场战争中,司马懿的攻守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宜攻则攻,宜守则守,绝不拘泥于事。在征讨公孙渊的战役中,他先是主张进攻,并做出100天内攻破敌城的保证,结果带兵到了襄平城下,却围而不攻,任由敌兵樵夫出入。军士想要捉拿樵夫,都被司马懿禁止。过了一段时间,城内发生严重混乱,司马懿一举破城。众将问及原因,司马懿这才一语道破天机:我军人少粮多,敌军人多粮少,我放任樵夫出入,好让他们采薪造饭,吃光粮食,闹起饥荒,不战而自乱。司马懿的攻守之道,完全建立在对敌我形势的洞察、分析与判断上,而不是凭个人意志或直觉来决策,所以很少失算。                     纵观司马懿用兵之道,仍能领略到一种处事不乱、稳扎稳打、游刃有余的大将风度。这种风度源于他知己知彼、能退能进、擅长攻守的修养,非常值得后人品味、借鉴和学习。    在一个市场交易中,直到被市场证明正确以前,我们假定我们是错的(我们一开始不假定我们是绝对正确的)。     

                 新手很喜欢进攻,一开始很多人也是喜欢进攻。 
                                         最后发现,防守才是稳定盈利的必要条件。                 
                   最近几年,一直锻炼防守,一直资金创新高。                     
               苦练、悟性、不断学习。                
             以退为进   以守为攻          
                   懂得空仓,已经过了第一阶段。                   
                 懂得防守,已经达到第二阶段。          
                  正确的持仓方法是,当仓位被证明是正确的时候你才持有。要让市场告诉你,你的交易是正确的,而永远不要等它提醒你是错误的。当你的交易处于正确的方向时,市场会告诉你这点,你需要做的只是牢牢持仓。想想这个问题。如果你不是自己系统的清楚那些未被证明是正确的仓位,而等市场来告诉你:你的交易是错误的,这时候,你的风险就要高出很多。     
                                             直到被证明正确以前,我们假定我们是错的(我们一开始不假定我们是绝对正确的)。       
                    《孙子兵法》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形篇》) 孙子这句话说的是,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人所战胜,然后待机战胜敌人。孙子主张要"有备无患",要"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九变篇》)                              《淮南子·兵略训》说:“善用兵者,必先求诸己而后求诸人,先为不可胜而后求胜。”《盐铁论·险固》说:“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投笔肤谈》说:“凡欲胜人,必先以敌不可胜我之事为之于己,而后乘隙以攻之。”                             这些论述,都是强调用兵作战应遵循先要做到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寻机破敌,争取胜利的基本原则。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随波逐流,以静制动、以慢打快、借力打力、后发制人。              
                                   引用太极的方法,与运作手法融为一体          

                         在市场中,先立足于防守,面对对方来力借力反击司马懿的那些对手,在性格上各自都有着强大的优势,同时却也各自有着致命的弱点。曹操败于贪,过分的自我膨胀使他太盲目轻敌,结果导致了赤壁的惨败;(演义中的)周瑜败于嗔,过分的嫉妒使他盛年夭亡,饮恨千古;诸葛亮败于痴,对信念的过分追求使他耗尽了自己的生命之火,最终灯尽油枯。狂放的曹操败于狂放,激情的周瑜败于激情,执着的诸葛亮败于执着,他们各自鲜明的性格成就了他们,也毁灭了他们。唯有司马懿,性格上几乎没有任何亮点,然而与之对应的,便是没有任何破绽缺陷。这是司马懿的乏味之处,也是高明之处,更是可怕之处。 司马懿,不同于刘备的矛盾忍耐,他的忍耐完完全全是出于清醒冷静的主动选择,那样安之若素,那样自然而然。我怀疑这人性格中是否天生就带着那么一股冷漠凉薄,或许正如吕布纯粹是为战斗而生一样,他也纯粹是为玩弄权术而生?这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冷酷的人,一架冷冰冰的机器,只有对形势和利益的缜密算计,没有任何常人的情感。司马懿自幼所信奉的儒家学说,他的人生其实是最成功的,整个三国时代,只有他一个人完全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多年的隐忍韬晦,能说他没修身么?教出了司马师、司马昭这两个能路人皆知的两个“德才兼备”的儿子,能说他没齐家么?位极人臣、权倾朝野,能说他没治国么?给子孙们打下了统一的基础,能说他没平天下么?再看《三国演义》中被立为道德标杆的刘备、诸葛亮、关羽,至多做到了前两层,诸葛亮勉强达到了第三层,与司马懿相比,实在是萤火与日月争辉,“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转自:股指期货期权投资理财经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152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