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收集邮票,我确实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偶尔拿出集邮册来欣赏一下,又会使人想起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的收集邮票岁月。 现在,自家柜里放着30多本集邮册,抽屉里放着一大堆不成套的零星邮票和未曾开封过的十几年前由各地邮局寄来的当时的新邮票。并按照邮票目录逐一收集,几乎全部收齐。还有一些地方邮票及早期***邮票、清代龙票、有纪念性意义的外国邮票。 总之,这些邮票随着岁月的流逝,也跟着变成了 “古董”收藏品。当初,收集邮票纯粹是因为喜爱和个人兴趣,从来不曾想过储蓄和升值,也未曾想过在邮商心目中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集邮人物。 读小学时开始集邮 读小学四年级时,暑假期间很无聊,在川东老家的地下储藏室,找大哥和二哥留下的中国古典小说看。 在一本《七侠五义》小说中,夹着两个由香港寄来的信封,贴着几张英国国王头像的香港邮票。
出于好奇,便开始留意每封来信中信封上的邮票。没想到,从此就变成一个集邮迷。 为了集邮乐此不疲,至今仍念念不忘。我国改革开放后,又重新开始收集美国邮票。 我托美国的朋友买后寄回国内。美国邮票很容易收集,新邮票可以到地方邮局去买,老邮票在邮展会中可以买到,价格也公道。 旅游集邮相结合 2000年我开始调整收藏方向。我毅然地改变了我的集邮方向,开始收集生活上有意义和有纪念性的邮票。例如,到伊朗旅游时,我收集了伊朗革命前后不同时期发行的邮票,从邮票的主题,了解到伊朗革命前后的社会变迁和人文思想的改变。
到肯尼亚、开曼群岛和帳叶尔群岛,我收集了当地鸟类和动物生态邮票。在中亚五国,我寻找能代表古代丝绸之路的邮票。 这些年来,把旅游和集邮结合起来,充满了更多乐趣。在不同的国家,发现很多邮票收集家对某种特定题材会出专题书籍。 在北京,我见到一本由物理学家秦克诚著作的《邮票上的物理学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这是一部与物理学有关的五彩缤纷的邮票,该书系统地介绍了物理学由希腊古典时期到现代发展的过程,可以提升青年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在丹麦,我见到《从邮票中看到的哥本哈根》一书,该书对历年发行有关市内建筑物邮票和真实建筑物照片的比较及说明城市的发展,读后使人受益重。 来源:集邮博览 王祖远
集邮“网络化”昭示着集邮的未来集邮已进入到信息化、互联网时代,人们最先看到的变化就是可以足不出户,在邮政网厅预定新邮、在各大平台网购邮票,电商交易也成为现今邮票邮品交易的重要形式。然而,“网络集邮”并不仅局限于电商形式,还应包含电子邮票目录、网络邮集、网上邮市、网上鉴定、网络邮展等一系列与集邮活动相关的服务体系,使网上集邮富有趣味性、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