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望 十年集邮 2022-12-22 12:16 发表于浙江
十年集邮
十年集邮,专业解读集藏知识,专注分享集藏文化,是您收藏路上的点灯人……
45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从前文30年前的史博原地封看出,集邮是一项文化属性特别强的收藏活动。中国邮政也通过邮资封片发行过不少文化单位的纪念邮品,比如今年就发行了涉及山西高校的两件纪念邮资封,分别是山西大学(JF138)和太原理工大学(JF137)各自建校120年纪念主题。
这是山西太原多年才有一遇的原地集封良机。我是山西大学政史班函授生,太理工校长缺位,主持行政教学工作的副书记、副校长孙宏斌恰与我现在退休后打工单位领导相熟。我早早就拜托了单位领导和山大熟人,告知纪念邮资封辨别样式和特征(自带邮资图),希冀在首日收到这两枚校长签名的实寄封,堪堪与30年前的史博馆长签名封配成一组,何其快哉!
图片
图片
然,临到日期,5月8日早上,忽接到山大熟人来电话,因疫情封校,他们在校外住的都禁止出入,而且学校也没有组织分发或销售建校120年纪念邮资封,到现在手头一件没有,问校办只说是校庆活动延期举行,现在只由各学院自办网络校庆,校办也不知道信封的事,找校长更成了不好达成的难题。这可抓瞎!山大校园邮局早已撤销停办,赶紧跑到原地坞城路邮局,这里倒是有一点小气象:有三组外地跑封的各带旅行包或提箱,每组都有人在柜台上一捆一捆解开,拿着邮资封盖戳,其他的在一旁有的写封,有的是贴打印好的收件名址条和平挂信签,颇有章法,一看就是专搞原地代办的邮人。当天幸亏太邮还专门刻制了两枚纪念邮戳,限用一天,还有两枚“坞城路收寄”1、2号戳,四把邮戳都在跑封团队手中啪啪地舞弄。问营业员买山大封,小姑娘两手一摊“开门就抢光了”,问怎么在场的人就能买到那多,小姑娘一脸无辜:“那可不是在我们这买的。”也不知道到底给这个原地邮局派发了多少枚,开门就光。想和外地跑封的求上一两枚,不行自己做个发寄了事。正好有位西安邮人说似乎见过我,一谈,原来在山西80分双塔图普通邮资封发行时他就来过太原办理快件,好像那时在并州路邮局见过面。总归算半个熟人,西安邮友表情艰难地给我两个,说实在是不够用。我要给他钱,不要,只好在内心深深感谢。正说间,山大办封的两个大学生也进了邮局,汗!专为山大发行的纪念邮资封,学生们说他们是爱好协会的集邮爱好者,也没在学校买到,到邮局一看也没有,幸亏他们带些自印的纪念明信片,还有一点山大公函信封,都贴好了邮票(不知是不是买的打折票,希望是这样,学子们不易),说这样寄寄,盖个纪念戳也就算纪念校庆的收藏了。见隔了近两代人年龄的学弟学妹如此,我同情心泛滥,留下一枚自寄,把剩下的一枚给了同学,旁边另外一家办封的听到我们对话,居然也凑过来给了这俩同学一人一枚,还不好意思地说实在是拿不出更多了,给钱死活不要。得了雪中送的炭再让人贴炭钱不是邮人的风格,我就硬以替小校友买封之名给两拨办封的邮友付了4枚封款,能在首日货缺时割爱,邮友都是有邮情的,大家都不易!俩学生感动了半天谢谢大哥大姐叫了多少,我却感到很心酸,感叹母校好不容易出几个集邮的学生,连一个本校校庆邮资封都买不到,起码印几十万枚的信封就不能给当事邮局当事单位倾斜供应一点?还是山西大学管事人把信封全拿到纪念册里了?总之也不知邮政发行的这个封都派到哪里去了。想想就头疼。
据跑封者称,还有一组人在五一路邮局办山西大学堂(现在是太原师范学院北校区,见邮资图和纪念邮戳建筑图)原址实寄,这个倒是更符合纪念封主题原意。但被这里的遭遇摧残掉心情的本人已经失去了去五一路的意念,信封尚无,谈何实寄?留下欠缺的美好了。
次日,自寄封收到了,居然还收到邮局遇到的学生寄来的一件挂号公函封(我说他趴在柜台上看我写地址干吗),意外的是熟人居然也托在同事寄来一件邮资封,虽然没有校长的签名,也不遗憾,一个不通集邮,不懂借“国家名片”发行之际宣传学校,不考虑在大学生中培养集邮爱好的校长,也就没有必要在这样一枚纪念邮资封上签名啦。
把在校学弟的挂号公函封和熟人帮忙寄达的邮资封发上,尽管书法上貌似都有些欠缺,但还是要衷心感谢他们在疫情肆虐期间的一份邮情。
无独有偶,我感到手拿把掐的理工大封,三四天也没有寄过来,问单位领导,他也不懂集邮,说孙校长不会放你鸽子的,等等会有的。没想十多天后,敬爱的孙校长居然派校办工作人员专门开车送过来啦!大号手提袋我和领导一人一份,打开来,却是学校自己制作的外有封套的大型纪念邮折,内装个性化邮票一版,贴有个性化邮票的封片各一枚,纪念邮戳缺了一角,“5月6日”的时间半清半不清,邮票都没销,想是主事者考虑大家以后还能寄递使用,也是一番好心。封片都有孙校长亲笔签名,偏偏里面就是没有国家邮政发行的纪念邮资封。当然,造价和台面比那个孤零零的小小邮资封高大上多了,而近在咫尺的理工大120年首日实寄纪念邮资封却永远擦肩而过回不来了,真正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发个图大家赏鉴:
图片
大家有些什么看法,欢迎交流,或可帮助邮政提升集邮文创服务,帮助高校养育集邮文化之风于万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