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猫看邮市 猫看邮市
邮市前景的猜想
音频:
00:0003:26
今天是2023年3月2日
再过3天,将发行《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六十周年》,这两天本想以雷锋票为例子,写一篇关于新邮发行初的投机投资基本操作流程文章。但今晚一个小饭局,给我带来更新的想法,怕后几天就忘记,及时在此记录一下。
图片
今晚5个人的饭局中,居然有两位对邮票感兴趣,一位是年轻的小学老师,一位是国家数字产业某研究中心的专家。
简单汇总一下期间讨论到的几个问题:
小学老师
1.老师每年会买一本年册,学校班里也有开集邮小组,但主要活动是定期地给外省的同级笔友写信,目的是借用书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发现目前的邮票设计水平和内容,都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对教育工作者的帮助也不大,毕竟邮票的取材和表现形式都不特别,也不如原素材更加吸引学生。
3. 能不能有一种可能,让邮票象课本里的插图,每个图都能表现出一个故事,给学生带来一个话题,而且这个话题可以让人看到邮票就展开,并能深入和扩散更多的知识点来。
图片
数字产业专家
1. 50多岁了,中学年代有集邮经历,刚工作(90年代末)也逛过邮票市场,对邮票有一些基本了解。
2. 首先说到组织机构(中国邮政),在很多业务上的数字化程度过低,现在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看不到其从本质上有向数字化过渡或者转型的理念。所以,在今天的互联网思维,数字化管理的环境下,这样的企业或者机构不大可能做出让大多数人喜爱的文化产品。不猜错的话,还是30年前国企的那一套:“我做什么产品我说了算,上面能盖章就是最好的产品”。
3. 对于未来,邮票和邮票市场,都应该拥有数字化产业的运作模式:
首先大部分邮票的题材设计创意,都应该来自于广大的集邮爱好者和青少年学生群体,而不是设计师的领导。
其次是集邮的意义,应该去旧迎新了,青少年肯定是以学习文化和科学知识为主,集邮是为了学习新时代需要的知识和吸收新时代的信息,而不是现在那些邮展中的一框框,听说还有评奖,试问这些自己设置好的评分,对于青少年集邮有哪些实际意义?当然,上一辈的集邮方式不否定,但要接受新的社会,历史始终要成为过去的,现在是新时代,要转变服务的角色,集邮,服务的对象是青少年或者集邮爱好者,而不是其他人。
关于邮票市场,市场运作应该向文创产品发展,不能像上个世纪的邮票市场那样,靠倒卖或者炒作赚钱了,利润应该来自对客户(集邮者)的服务价值,这个价值应该是以邮票为源头,文创工作者的创意为卖点,解决的是集邮者的知识学习,时代信息汇总等,而不是通过邮票传递,让大家过手赚钱,现在集邮者并不需要这种方式赚钱,家长或者青少年就更加不需要通过邮票去赚钱了。
图片
小结
以上两位的看法,有3个共同点:
1. 就是邮票应该是一种学习文化知识和新时代信息的载体,这是用户(集邮者)的内在需求。
2. 目前无论是邮票本身,还是发行机构,都得不到用户(集邮者)的认可!
3. 对未来邮票市场的想法,都认为文创方向才能让邮票产品产业的前景更理想。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法?
欢迎关注,分享 “猫看邮市公众号”
猫看邮市
喜欢作者
1 人喜欢
阅读 522
分享
收藏
12
4
猫看邮市
23篇原创内容
12个朋友关注
关注
复制
搜一搜
划线
划线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