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柳熙云 集邮之家 2023-06-25 15:02
图片
集邮爱好者的年龄逐渐攀升,而年轻人对集邮的热情似乎日渐稀少。在当下,我们难以忽视这一现象。
图片
曾经热衷于集邮的年轻一代渐渐离开了这个圈子,而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渐渐白发苍苍的集邮老人们。
集邮大家庭
【集邮大家庭】弘扬集邮文化,分享集邮知识,提供集邮服务,传递集邮情谊,这里有邮票市场消息、行业分析、价格行情等。
3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从《货郎图》无齿邮票摇号活动可以看出,只有那些预订全年套票的幸运儿们才有资格摇号,而这个名额仅限于11万人。
图片
可以推测,这11万人应该是当前真正的集邮爱好者数量,虽然其中不乏一些人使用亲友的名义进行摇号。以此来看,全国范围内真正热衷于集邮的人数大约只有11万左右。
图片
回忆一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集邮热潮,那时全国范围内集邮爱好者的数量大约为3000万。
直到2015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长杨利民介绍,联合会的正式会员总数也有313万。此时,集邮界的规模已经大幅缩减。
那么,为什么集邮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爱好不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呢?
主要原因有几个:
首先,邮票的选题与时代脱节,无法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其次,集邮的营销模式相对滞后,无法吸引年轻人参与;
此外,邮票的销售渠道和使用场景受到限制,缺乏新的创意和开放性;
还有,集邮圈子封闭自我,与外界交流互动较少;
最后,集邮文化推广力度不够,大众对集邮的认知度较低。
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思考和反思发行部门和整个社会的责任所在。
小戳爱收藏
,赞 53
我们呼吁邮票发行部门从邮票选题、营销模式等方面做出改变,使之与时代接轨,更加贴合年轻人的兴趣和需求。
图片
同时,也需要解决邮票折扣问题,提供更多灵活的购买方式和使用场景,让集邮不再局限于一小部分人的爱好。
此外,我们需要加大集邮文化的推广力度,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集邮的魅力和价值,唤起他们对集邮的兴趣。
图片
作为集邮者,我觉得还是要多多消耗,所以特别成立了信销票交流群。
图片
大家可以识别上方的二维码加入,大家一起研究怎么消耗邮品才是集邮原来的面目,集邮市场惨淡我们无法改变,不如自己回归集邮的本真,有个好心态吧!
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点在看支持我哦!
图片
社群:全部收藏群 | 细分收藏群 | 各省收藏群 | 各省钱币群 | 各省集邮群 | 热门收藏群 | 专业钱币群 | 专业集邮群
图片
柳熙云
喜欢作者
阅读原文
阅读 592
分享
收藏
13
8
精选留言
写留言
江
来自内蒙古
回复
赞
2
以前有专题邮票的展览和评比,现在都很少能看到,希望多些展览和评比,让年轻人参与进来,才有发展的空间
关于nanazhou的一切
来自上海
回复
赞
1
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一定要让别人去集邮呢,随着时间的推移,不适应时代的东西,能活着就活着,不能活着就消亡
李海同
来自山西
回复
赞
1
那些个***都封笔了!那些年牛x的狠,每发一套都要称赞有多么精制精美的绝品,而现在呢?听惯看惯集邮者老了白发苍苍的,那些个美言也少了很多!多看到的是折价…邮政不言败的形式…慢慢等待中…
司母戊的秘密
来自广西
回复
赞
1
有啊,邮票可以寄快递就行了
wendy
来自香港
回复
赞
我也是11万分之一、以前整版购买、现在只买年册、情怀而已!
未雨绸缪 少钦
来自广东
回复
赞
理解,我同很多年轻人说起邮票,基本上、三十多岁以下的人都不知道邮票是什么,更不知是干什么用的
冰雪303
来自新疆
回复
赞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所有中小学校,全部把集邮杂志,配齐。让学生首先阅读书籍,养成一个爱好的习惯,就应该可以培养一部分集邮爱好者的。
梁明
来自重庆
回复
赞
最好让集邮市场活跃起来,带动年轻人集门邮
涛
来自辽宁
回复
赞
要是邮票增值了,挣钱了,年轻人一样往里冲,看看玩大洋古钱的为什么年轻人多
余ZHEN
来自浙江
回复
赞
邮票没有增值功能,终将一无是处。
A11A🐉🐉🐉
来自广东
回复
赞
我要不是为了疫情邮票,我也不会集邮的,我就是从疫情邮票开始的
已无更多数据
复制
搜一搜
转发
收藏
划线
货郎图无齿,从摇号到发行,一直遭到质疑和抵制,甚至骂声不断,可它依然是我行我素,不可否认的是近期成交热点,邮政发行的短腿很多,也没有它受到的关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