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在伟 商品交易场所创新服务智库 2023-09-19 03:51
一直以来,大宗商品交易场所行业诸多从业人员对自己所做的行业称之为“现货”,那么“现货”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近年来的网红模式“日清模式”其实就是“刷手续费模式”,这个模式又是怎么来的呢?本篇文章我们只讲上述名词的起源,不探讨其合理性。
时间来到2008年7月8日晚9时许。彼时距北京夏季奥运会宏大的开幕典礼只剩下一个月。在专程为这个全世界最受瞩目运动会兴建的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当郭远峰仓皇登上CA983飞往美西洛杉矶的航班时,这个中国期货业的草莽高手,这个一手创办号称“功能最强大”交易所—华夏商品交易所的总经理清楚地知道,他的潜逃之路,开始了。
图:郭远峰
郭远峰潜逃之后的2011年5月,北京二中院判决:作为第一原告的郭远峰的姐夫及华夏商品交易所两位副总经理和三名普通员工分别以“非法经营罪”判处三至七年有期徒刑。
1989年,商业部决定在国内建立批发市场,并开始组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即现在的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建设领导小组,从那时开始批发市场进入了从展销摆摊的交易方式发展到可以开展中远期合约订货的交易方式,与此同时产生了期货交易所;
1993年,随着河南省第一批期货公司的成立,汝州市建设投资总公司(以下简称“汝州建投”)设立了河南省万鑫期货公司(华远期货前身),身为汝州建投总经理的郭远峰由此进入了期货市场,直到1998年华远期货停止运营。这5年的积累为郭远峰日后运行现货交易市场提供了技术准备。
1996年,已更名为华远期货的万鑫期货公司由郑州迁至北京亚运村辰远大厦。郭远峰深知,要想将期货交易做大一定要在电子交易系统上下功夫。他通过加大电子设备的投入,建立了功能强大的电子交易系统,与国内10多家期货交易所联网,通过远程交易将各交易所的期货品种纳入其系统平台,几乎成为交易所的“交易所”。华远期货的远程交易与监管部门的监管实践是相对抗的,大大增加了证监会监管难度。而且,此时的郭远峰已经开始利用电子交易系统玩起了非法集资的游戏。
1997年5月17日,经当时国内贸易部(现商务部)批准,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进行联合论证成立的一种新型现货交易模式,即通过网络与电子商务搭建的平台,对相应物品进行即期现货或中远期订货交易的市场;
1997年5月18日,郭远峰的中国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在郑州成立。郭远峰懂得利用各种力量为我所用,并深谙虚实之道。在不少投资者眼里,都认为郭远峰的现货交易所是经“八部委”批准。但是细看郭对“八部委”的相关批文却又漏洞百出。郭远峰所称的国内贸易部批准商品现货仓单交易的日期为1997年5月17日,但其旗下的中国商品现货交易市场成立日期是1997年5月18日。前后仅隔一天,似乎就是为了他而作的批准。而且上述八部委除了国内贸易部,别的部委并未有批准的表示。
也就是从1997年开始,“现货交易”这个词开始在大宗商品交易场所行业广泛流传。
2001年,华夏商品现货交易所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郭远峰当年还在北京先后注册世普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和世亚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前者于2003年迁往洛阳,成为洛阳联合商品现货交易所有限公司,后者则一度经营南京国际仓单交易所有限公司,后被关闭。
在郭远峰外逃前,他所掌控的现货仓单交易市场已被业内认为是中国规模最大,有约400家代-理商,20万投资者,日交易量达到30亿元,平台一个品种的交易量就超过20万手左右。而当时对国内期民数量的估计,最高的估计也只到50万。华夏商品现货交易所当时的模式就是上线一些农副产品,然后由代-理商发展客户进行刷手续费交易,只是当时的品种合约都是半年期的,现在的网红模式“日清交易”则是改为了当天了结平仓。
华夏现货交易所事件发生后,又处在奥运会前夕,部里很着急。当时的情况是出面清理整顿的是部里,但是部里并不积极,因为动作大了,把平台吓走了,投资者惹毛了,恐怕会有麻烦;动作小了,以后出事,也麻烦。动作大也不好,动作小也不好,很尴尬。但是也有积极的部门。会里就很积极,他们倾向是关。因为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平台抢了期货交易所的生意,期货交易所是会里的亲儿子。所以最后的方案是,“谁批准,谁负责”,责任主要在地方。
阅读 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