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集邮,专业解读集藏知识,专注分享集藏文化,是您收藏路上的点灯人……
54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实寄封是经过通信实寄后的信函封套的总称。按其不同的功能和寄递方式,可分为多种类别,如平信实寄封、挂号实寄封、快件实寄封、特快专递实寄封、印刷品实寄封、航空实寄封、军邮实寄封、联行专用实寄封、收件人邮资总付实寄封和各种带邮资的不同类别实寄封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邮资票品有多少种类别,实寄封就有多少种类别;只能比其多,不会比其少,因为邮资票品中没有的类别,实寄封中照样有,比如在铁路上递送的车递封等。
集邮者搞集邮只重视邮票的收集,不重视实寄封的收集,这是走进了集邮的误区。要知道实寄封经过通信实寄后,上面常盖有各种戳记,具有重要的历史见证和史料价值,是研究邮政史和邮票史可靠的佐证,是组编邮集必不可少的重要素材。因此,集邮者从开始集邮,就应该防止自己走进集邮误区,学会正确收集实寄封。
误区之一:从有保存价值的实寄封上剪下邮票
集邮者刚开始集邮,在收集信销票时,常从收集到的实寄封上,把自己所喜爱的邮票用剪刀剪下或撕下。如果是从品相不好、无特殊戳记、无保留价值的实寄封上剪下邮票,这样做无可非议,但对实寄封上盖有特殊戳记、有保存价值的,一定要注意手下留情!要知道,有些实寄封原封保留,远比从上面剪下的邮票要珍贵得多。这对珍罕邮票和普通邮票来说均如此。有些名人信函实寄封和错体邮票实寄封,只要邮戳盖得清晰,品相好,都应原封保留。
误区之二:其貌不扬一律弃之
无论收集何种实寄封,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凡贴有邮票的实寄封,一定要符合邮资,票、戳、封应尽量达到完美无缺;票面折皱、损坏和脏污,戳盖得不清晰、戳污涂,封破损、污染、不完整的实寄封,按理来说均不符合收藏标准。但是,有些具有特殊意义,邮政部门污涂的实寄封,却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还有,有些实寄封在寄递过程中,封上面贴的邮票脱落或损坏,封被搞破损,邮政职工为明确责任,在封上常盖有特殊戳记或贴有邮政标签,尽管其貌不扬,但具有邮政史料价值。不管封上面是否贴有纪、特、普等邮票,都应原封保存,切勿以"貌"取封。应能正确把握住各种实寄封的收藏价值;真正做好这一点,需要有邮识。
误区之三:只注重收集首、尾日实寄封
集邮者收集实寄封,不能只注重收集重大邮事活动和邮资调整时的首、尾日实寄封,还应尽量多收集平时通信中的自然实寄封。这些自然实寄封,在实递过程中信封上常盖有退信戳、宣传戳、事故戳、欠资戳、邮资戳、免资戳等邮政戳记,或者贴有各种邮政签条,如邮件退回批条、附加费签条等。这些戳记和签条,是信件实递中责任的客观记载,也是组编邮集有用的素材。
值得提醒集邮者注意的是,将这些戳记或签条从自然实寄封上剪下或撕下,是错误的。因为这些戳记或签条,一旦与实寄封分离,有的就会大大失去它的珍贵价值。
误区之四:手绘封、签名封、趣味封不实寄
著名画家和邮票设计家绘制的新邮手绘封、签名封,集邮者如能获得,常视为珍品,不舍得交邮局,怕丢失。这是不对的。未经邮局寄递的手绘封、签名封,只能作为收藏品,而经邮局寄递后,具有了邮政意义,是可以用来组编邮集的正规邮品。
同样道理,由著名人士在各种活动中签名的信封,也以收集签名实寄封为最好。有些重大活动常在重要场所举行,所发请柬信函,常有手递封,利用这种手递封请与会人士签名留念,也不失为一件好邮品。
另有情趣的趣味封,收集起来有一定难度,有时要靠机遇,时机一过,就难于再搞到。趣味封也应尽量搞实寄,如盖有1999年9月9日寄发的实寄封,虎年寄发的"九牛二虎"实寄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