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木土集邮 ,作者木土集邮
木土集邮
.
收藏门类消息集中地
新中国发行第一套药用植物邮票,最早🉑以追溯到距今45年前的1978年。与众多邮票题材一样,开山鼻祖并不知道这个题材会明确成为一个系列,往往是后继者打上“(第二组)”字样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当然也有少数奇葩标明将会继续发行,但一直未见第二组的情况。药用植物系列并未等多久,4年后的1982年,第二组邮票欣然到来。在这之中尤为难🉐的是,第二组不仅没有缩编,还新增了一枚票和一个小型张,现在来看算是发行规模的奇迹了。然而,风光后的它与前段时间的风筝题材邮票一样,消失在漫漫时间长河。41年又5个月,蹉跎了集邮人的半辈人生,《药用植物(第三组)》特种邮票终于闪亮登场,令该系列邮票重新焕发生机。
显然,造成如此囧😳😳😳境,是国家邮政部门未能做好邮票发行的长期规划。近十来年,纪念邮票占比过多,极大压缩了特种邮票的发行数量。在这之中,还🈶不少纪票特发的特种邮票,占据了不少萝卜坑。那么纪念邮票为啥越来越多,看看邮票目录,全是体育、自治区等固定老套路,完全没🈶顺应时代发展,也没🈶起到邮票的良好宣传作用,真该打。这么一来,留给发行诸如风筝、中医药等华夏文明璀璨文化邮票的空间就不多了。尤其是在如今,网络上不少西方汉奸走狗,通过各种形式造谣鼓吹,以达到全盘否定我们五千年文化传承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目的,这种思想上的殖民其心可诛。而诸如药用植物邮票的发行,算是国家层面对中医的支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传,对1450分子的震慑。
图片
迄今为止,药用植物邮票发行了三组,在设计上各🈶千秋。第一组非常🈶迫力,设计师大胆地选择了黑色作为邮票底色,想达到植物标本的展示效果。不过,由于当时印制条件🈶限,实际效果,尤其是绿叶的效果并不好。第二组改用白底,效果的确是出来了,但印制不够精细,不像是植物的科普邮票,而是花鸟画的效果。
与前面专业邮票设计师绘制的两组邮票不同,第三组请了🈶“植物猎人”之称的90后精神小伙来设计。绘制细节到位,印制效果精细,为我们科学地、完美地展现了药用植物的形态特点。🈶别于之前的花卉邮票,通过背景增加淡影,底部增加色带,突出画面效果的同时还使邮票整体更稳重。当然,这套邮票最大的问题的是邮票铭记排布过于随意,位置布局没🈶统一。
写到这里,诸如药用植物题材,其实🉑以展示它的功效,起到更好的推广宣传效果。否则,大多数人都是在按欣赏花草的方式来看待药用植物。
图片
这套邮票发行608.2万套,是目前为止发行量最少的一套。看样子,以后的邮票继续减少发行量也不🈚🉑能!玄机🉑能是这样的:
按照以往的套路,这套邮票应该出3个或6个大版,分别放12枚邮票。而这次仅用了两个大版,放4套邮票,🈚形之中减少了大版的邮票数量,在保证完整大版总量不变的同时还减少了发行量。这么做,集邮爱好者也是开心的,只要购买4套就能收藏大版,变相鼓励大家多买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