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币回收 古币回收 2023-11-19 08:00
古代硬币一直以来都备受市场欢迎,成为了收藏家的心头好。虽然许多古代硬币已失去了流通的功能,但它们却获得了新的意义,如考古价值、艺术价值、升值潜力和收藏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硬币爱好者和收藏家的数量也在逐渐增长。正是这些人的热爱、追求和投资推动着古代硬币收藏的潮流,使其不断波动。近年来,随着收藏活动的普及,古代硬币收藏投资吸引了大量的投资爱好者,硬币拍卖会上经常出现罕见古代硬币创纪录的价格,各个社会群体和投机者都希望参与古代硬币的投资和收藏。
1. 西班牙银币 最早流通于中国沿海地区的西班牙银币被称为“Cob Yuan”或“Bengyang”。它们是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墨西哥、秘鲁等)于1535年至1821年之间铸造的银币,于16世纪末开始流入中国。
进入中国的第一种西班牙银币是Cob Yuan。Cob硬币实际上是锤打而成的,更准确地说是银锭,形状不规则但重量和成色适中。它们通常被称为cobmoney或cob。它们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正面有西班牙国徽,背面有十字架;另一种正面有双柱,背面有十字架。
图片
地球双柱 墨西哥生产的Cob硬币一直持续到1732年,当时墨西哥的造币厂开始使用机器铸造新的双柱银币。这些银币在双柱之间增加了两个地球,象征着东西半球。因此,它们通常被称为“地球双柱”(或“双球双柱”)。当时在中国,由于边缘上的麦穗图案,它们被称为“花边”。这种类型的Cob Yuan在乾隆时期就已经在流通了。
图片
地球双柱硬币大多是由墨西哥造币厂铸造的。至于在波尔图、利马、危地马拉等地铸造的硬币,虽然数量无法与墨西哥相比,但由于Cob Yuan在江苏和浙江省的传播,它们也流入了中国。
图片
人像双柱 从1772年开始,Cob Yuan改变了其原本的形式,开始在一面上特写国王的肖像,另一面上有双柱。这种肖像银币通常被称为“人像双柱”,当时在中国被称为“佛头”或“佛帆”。
图片
在后期乾隆时期,卡洛斯三世、卡洛斯四世和费迪南七世三种类型的银币成为中国沿海地区的主要银币。其中,卡洛斯四世的银币尤为重要,相较于其他银币具有更高的流通性。在道光和咸丰时期,人们只将Cob Yuan视为正统的银币,而将其他银币视为毫无价值。
图片
Cob Yuan的繁荣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随着西班牙美洲的独立,Cob Yuan在19世纪20年代逐渐停止铸造。由于资源的枯竭和Cob Yuan在鸦片贸易中的外流,中国继续使用Cob Yuan变得困难,逐渐被鹰洋所取代。
图片
最后阶段:小双柱系列 在Cob Yuan被鹰洋取代后,仍有一些小双柱硬币流入中国。
图片
1996年4月,在浙江普陀山出土了一些西班牙银币。除了三种常见的人像双柱硬币外,还有伊莎贝拉二世(1833-1868年)、阿方索十二世(1874-1885年)和阿方索十三世(1886-1931年)的双柱硬币。
图片
这些双柱硬币延续了人像双柱硬币的风格,但直径和重量较小。它们通常被称为“小双柱”硬币。这些小双柱硬币在中国的数量并不多,影响有限。它们混杂在同一时期流入中国的各种外国硬币中,已经变得平凡和不起眼。
图片
2、墨西哥银币 墨西哥在1821年获得独立后,于1824年开始铸造墨西哥银币(墨西哥元)。由于硬币正面有一只鹰的图案,它通常被称为“鹰洋”或错误地称为“英洋”,在中国北方则被称为“正英”。
图片
根据伦敦皇家铸币厂在1856年对中国流通的银币进行的测试,墨西哥银币中含有371.57格令纯银,相当于英币的50.21便士,而西班牙Cob Yuan中含有370.9格令纯银,相当于英币的50.12便士。
图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硬币市场蓬勃发展。近年来,人民币金银纪念币、流通纪念币和一些流通人民币硬币已进入私人市场作为“收藏品”。人民币硬币收藏的文化消费已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和经济现象。面对这些新形势和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如何加强人民币收藏市场的引导和监管,进一步加强监督,促进其健康发展。
图片
在19世纪60年代,墨西哥银币取代了西班牙银币成为中国主要的流通银币。到1910年,几乎整个上海地区都使用墨西哥硬币作为主要货币。据估计,在清朝晚期和民国初期,超过4亿枚鹰洋硬币流入中国市场。甚至在上海金融市场中都有一个专门的鹰洋市场。
图片
1905年后,墨西哥采用了金本位制度,停止铸造鹰洋硬币,导致鹰洋在中国的流通逐渐减少。1919年后,上海金融市场的鹰洋市场逐渐停止。
图片
3、英商贸易银元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对中国的分割狂潮。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无法抵抗外国侵略,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了争夺中国的利益,数十个国家的银元涌入中国,通过不公平的贸易换取大量白银。
图片
“立人”银元是晚清时期和民国初期在中国广泛流通的外国货币之一。进入中国后,“立人”银元开始在广东和广西省流通。由于其精湛的工艺和高含银量,它备受商人和民众的喜爱。看到“立人”银元在中国的利润市场,英国政府铸造了大量并进口它们。很快,“立人”银元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在北京和天津广泛使用。在当时中国流通的外国货币中,“立人”银元所占比例相当大,造成了中国白银的持续流失,对经济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作为历史的见证,立人银元记录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在政治和经济剥削方面所受到的耻辱。
研究在中国流通的外国货币对于了解外国列强利用银元掠夺中国财富的罪行,增强爱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1895年,英国政府在印度的孟买和加尔各答造币厂铸造了一种新的贸易银元,通常被称为“立元”。
4、日本贸易银元 日本贸易银元是近代进入中国的一种相对常见的外国银元。因其正面图案有飞龙图案而通常被称为“日本龙洋”。
正面设计由一圈珠子和一个独特的小太阳图案组成,两侧弧形排列着樱花枝。中心是中文的“壹圆”字样,下方有编织的流苏。反面是一个“飞龙戏珠”的图案,周围的文字是“大日本”。
5、美国贸易银元 1873年以后,为了争夺远东贸易并占领远东银元市场,美国铸造了美国贸易银元,铸造时间为1873年至1885年。
通常在流通中能见到的硬币大多是1873年至1878年铸造的。从1879年到1885年,铸币数量显著减少。1887年7月,美国政府下令召回这些硬币。由于铸造量较小并随后召回、熔化、丢失以及模具损坏,保存完好的硬币非常稀少。
6、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元 官方名称应为安南银元,因正面坐姿人物周围的花环上有七道光线而被称为“坐人”或“法光”。
安南银元在巴黎铸造,铸造时间为1885年至1928年,共43年。从1885年到1895年铸造的硬币是较重的版本,重27.125克,而从1895年到1928年铸造的硬币重27克,是常规版本。
值得注意的是,1895年是较重版本和常规版本都铸造的年份。
研究在中国流通的外国货币对于了解外国列强利用银元掠夺中国财富的罪行,增强爱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硬币市场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人专门收集古代硬币并编写目录。理论上,只要有硬币被铸造和流通,就会有硬币文化、硬币收藏和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硬币文化繁荣,收藏家群体扩大,硬币市场多样化。市场交易已从硬币扩展到纸币,从历史硬币扩展到现代硬币,从古代各个国家到现代硬币。有各种渠道,包括实体店和在线平台,以满足不同层次和背景的收藏家和研究人员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