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永乐因宝钞贬值推户口盐钞 酷吏陈瑛积极倡导

1楼
cjiyou 发表于:2024/1/26 2:28:00
http://www.shouxi.com 2024-01-25 10:05 首席收藏网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盐”在其中位列第四。作为人类的必需品,食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故在我国历朝历代都受到严格管控,统治者非常重视其买卖,在明代亦是如此。明成祖永乐时期,为了抵制大明通行宝钞的日益贬值,朝廷甚至以食盐为征收依据,实行“户口盐钞”,即食盐纳钞。这一制度的正式实行与永乐皇帝朱棣统治时期的酷吏陈瑛有紧密关系。明朝初期,统治阶级内部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争夺帝位之战,史称“靖难之役”。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不满侄子建文帝的削藩措施,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一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当时帝都应天(今南京),成功地将大明皇位从侄子朱允炆手中抢夺过来,次年改元永乐,而建文帝则在战乱中下落不明。朱棣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皇位得来不正,为了巩固皇权,加强统治,一方面任用酷吏来打杀异己,大肆打压甚至屠杀建文一朝旧臣,另一方面在朝廷内部则开始安插自己的亲信官员。也正是这一年,一个叫陈瑛的人,从被贬地广西奉召进京,担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负责监察百官,专门行使监督职权。据《明史》记载,陈瑛是安徽滁州人,洪武年间以贡生身份入职官场,后因收受燕王朱棣的金钱被建文帝治罪贬至广西。然而,命运兜兜转转,朱棣继位称帝,念其有功,第一个从外地召回京师的人就是谪居于广西三年的陈瑛,摇身一变成为永乐朝的重臣,官拜三品。陈瑛做都御史数年,其主要工作就是滥用职权,以各种借口清洗建文帝留下的众多旧臣,包括那些归降后受到朱棣重用的大臣。

据记载,他仅凭一张嘴,就弹劾、扳倒的勋戚、大臣有数十人之多,其中很多是朱棣的反对者。《明史》描述其“天性残忍”、“奸险附会”、“专以搏击为能”。最后连朱棣都看不下去了,说陈瑛为人太刻薄了,不是可以助我成为圣君的人!等到朱棣的皇位越坐越稳,政权基本安定,便从心里渐渐疏远陈瑛,开始不再重用他。永乐九年(1411年)春天,陈瑛获罪入狱,不久被杀。消息传出,文武百官无不欢呼雀跃,无步奔走相告,堪称大快人心。陈瑛的一生,从贪污犯到朝廷重臣,从残暴酷吏再到罪犯,他实行的严刑峻法让人心生畏惧。就是这么一个堪称永乐年间第一酷吏的人,面对不断贬值的大明通行宝钞竟想到了一个积极应对方案,对明朝后世盐税征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也使我们在金融流通领域看到了他的另一面。大明通行宝钞是终明一世流通的纸币,发行于洪武八年(1375年),因为没有准备金,发行毫无限制,宝钞的投放量巨大,朝廷没有能力加强宝钞回笼,这使得宝钞流通没多久就日益贬值。如宝钞发行不足10年,价值就已急跌至5倍以上。这种情况引起粮价上涨,物贵钞贱,导致通货膨胀,宝钞流通受阻。到永乐执政时,为了维护宝钞的信用,朝廷发布命令,严禁民间金银交易,市场流通必须用宝钞。但因惧怕宝钞贬值,百姓对此采取抵制态度,导致交易时使用宝钞,物价就会上涨,使用铜钱,物价就恢复正常,社会上出现了“纸不如铜”的现象。

成祖朱棣非常尊重太祖朱元璋一朝制定的行用大明宝钞的制度,宝钞的版式设计不曾改变,连宝钞上的年号都更改,一直用“洪武”二字。据《永乐实录》卷十四记载,朱棣刚刚取得皇位,户部尚书夏元吉就跑来说,宝钞提举司设计的钞版使用时间很长,而且都是采用“洪武”的年号,明年(即1403年)改元“永乐”,应该变更钞版上的年号。朱棣回答他说,“岁版久,当易则易,不可改洪武为永乐,盖朕所遵用皆太祖成宪,虽永用洪武可也”。这也是终明一世,历代所印制的大明通行宝钞只有“洪武”年号且不改钞名及形制的原因。至永乐二年秋天,朝野上下面对日益贬值的大明通行宝钞,可谓是焦头烂额。这时,陈瑛站出来,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建议。据《明太宗实录》卷三十三(永乐二年秋七月),记载:“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言:岁比钞法不通,皆因出钞太多,收敛无法,以致物重钞轻。莫若暂行户口食盐之法,通计天下人民不下一千万户,官军不下二百万家,若是大口,月食盐二斤,纳钞二贯;小口一斤,纳钞一贯。约以一户五口,季可收五千余万锭,行之数月,钞必可重。上命户部会群臣议,皆以为便。但大口令月食盐一斤,纳钞一贯;小口月食盐半斤,纳钞五百文。可以行久。覆奏,上从之。”通过文献记载,我们清晰地知道了陈瑛的主张。他认为,大明通行宝钞之所以发行不畅,是因为朝廷印发纸币太多,没有制定回收方法,使得流通领域中的货币发行量远远超超实际所需的货币量,造成物贵钱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提出可以暂时实行“户口食盐法”。以每户计算,人口多的大户,每月购买食盐二斤,缴纳宝钞二贯;人口少的小户,每月购买食盐一斤,缴纳宝钞一贯。按照一户五口,以这种方式计算,每季度可收钞五千余万锭。数月之后,宝钞价格一定会得到提升。

朱棣听了陈瑛的建议,觉得有一定道理,发给户部商议。当时,面对大明宝钞一日一日不断价格下跌的局面,一众大臣均束手无策,听了陈瑛提出的方案,大家都觉得可以解一时之困境,皆拍手称赞,认为此种方法甚好。但在商议过程中,结合当时社会实际情况,对陈瑛的提议做了一些调整,最后决定大户每月购买食盐一斤,缴纳宝钞一贯;小户每月购买食盐半斤,缴纳宝钞五百文。户部上奏,朱棣欣然允许。而后,正式实行“户口食盐法”,借以扩大宝钞回笼的途径,从而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陈瑛的提议,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户口食盐法”,依户口配给食盐,收取盐税。户口盐钞作为特殊税种,是明代官盐专卖体制的产物,这一做法的目的是提升民众对宝钞的使用度,增加宝钞的回收量,朝廷给百姓食盐,百姓给朝廷缴纳宝钞。严格地讲,是一种维持宝钞信用的补救办法,最初,朝廷预计每年可以征收盐钞一亿贯,后来户部将目标减半。其实,据考证,早在永乐元年,广东地区就开始实行户口盐钞。因为当时这一地区地广人稀,没有商人贩盐纳税,广大军民多食用私盐。为有效解决这一矛盾,承运库大使周瑞等人就建议“大口岁食盐十二斤,小口半之,每斤纳钞三百文,近场支给”。永乐二年,宝钞贬值严重,陈瑛提出此法,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执行。推行户口盐钞,既有利于政府对食盐的垄断,又可以应对宝钞价格每况愈下的困局,可谓是一举两得。户口盐钞在出台之初,确实加速了宝钞的回笼,减少了民间市场中流通的宝钞数量,暂时缓解了通货膨胀,短时期内抑制了物价的迅猛上涨。随后,因钞法之弊日甚一日,户口盐钞也由最初临时性的措施变为永久性的制度。永乐四年(1406年),政府甚至规定“令未食盐官民人等,一体见丁纳钞支盐”。但宝钞贬值是发行制度的根本问题,因为朝廷规定其不兑换金银,百姓心中无法接受,贬值淘汰的命运无可避免。所以说户口盐钞这一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宝钞贬值的问题,虽然通过户口盐钞收回了部分宝钞,仍然无法稳定钞价,通货膨胀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控制。

于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朝廷干脆下令暂时停造大明宝钞。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百姓纳盐钞,但无盐支取的现象。明中期以后,朝廷不再支盐,但仍照旧征收盐钞。宪宗成化十年(1474),盐钞起解南京、北京两京库的部分,开始钱钞兼收,不久,地方留存的那部分也开始钱钞兼收。而后,随着弘治、嘉靖年间起解京库的盐钞逐步折银,再到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地方存留的部分盐钞也完全折合银两收取,至此永乐二年酷吏陈瑛倡导的盐钞完成了从钞——钱——银征收方式的转变。这一转变,也意味着大明宝钞的不断贬值,价格一路暴跌,最终犹如废纸。声明:本文转载自“钱法堂”微信公众号 作者:王纪洁。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