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争议不断的一枚花钱母钱

1楼
cjiyou 发表于:2024/5/30 2:34:00
原创 勇敢的小唐 
玩钱币的小唐 2024-05-30 00:01

前段时间,上海泓盛上拍了一枚清代山鬼方孔花钱母钱,有一定争议,因此发来给大家鉴赏评析:这枚清代山鬼方孔花钱母钱估价是45w,但是实际上是流拍了,不少人对其性质持怀疑态度,的确,花钱母钱还是极为少见的,甚至很多人都不认为花钱有母钱。首先有一点,花钱应该是有母钱的,别的不说,单论清代花钱,在官铸中,其工艺和当时的行用钱是无二的,并且就后世实物来看,工艺也是相近于清代行用钱的。这里简单来说一下清钱工艺吧:隋朝以前铸钱多用钱范,之后基本改用翻砂。清代铸钱在铸造工艺方面,同样实行翻砂铸币的工艺,需要经过制作钱模、制作范型、合范固定、浇铸钱币四个步骤,母钱为其中产物。据鲍康《大钱图录》,清代钱局每开炉铸钱,先取精炼黄铜制成雕母,再以雕母翻铸若干母钱,最后用母钱翻砂铸流通钱。雕母又称祖钱,均为手工雕刻而成,枚枚不同,在钱币铸行流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因其特殊的性质,加上钱局使用后往往存档入库。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工艺,就是钱树铸造,但是也为翻砂法之一分支。清朝铸钱局每局长乃叁品官。局内组织是每炉额设炉头一人、其所需工役有八行:看火匠、翻砂匠、刷灰匠、杂作匠、锉边匠、滚边匠、磨钱匠、洗眼匠。铸钱是在室内操作。工匠都是脱上一衣在工作、内有火炉、热度高、但仅有炉头一人没有脱掉衣服而监工。翻砂翻出钱数,折掉钱树、取下铜钱锉边、让边、磨钱,最后成品出现。

再说说山鬼花钱的来历:山鬼,即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到正神之列,所以也被称为山鬼。自古以来,山鬼都是以正义、高大的形象存在,因此也被人们赋予护佑和辟邪的作用。其中,山鬼花钱始铸于元末明初,清代铸行极盛,民间行用甚广。它是清代道士用来施法以降妖震鬼驱邪的载体,也可叫法器。经道士开光后,百姓请回挂于家中镇宅或随身携带保平安。清代是山鬼花钱流传最广的时期。其实山鬼花钱原名叫“杀鬼钱”,根据民俗钱币藏家齐庚老师曾对“山鬼”花钱有解读,认为世人将右侧符文“杀鬼”误读为“山鬼”,久而久之,也就形成山鬼花钱的叫法了。山鬼花钱背面中央文字是道教咒语“雷霆雷霆、杀鬼降精、斩妖除邪、永保神清,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勅”;左右为四字符文,左为“雷令”,右为“杀鬼”,合起来释为“雷令杀鬼”。市面上大部分的山鬼花钱都是“敕”文版的,但从道教符咒书写来说,“勅”力版的山鬼应是标准写法,或者说更符合正统道教符咒标准。现存山鬼花钱,多为清代铸造,方孔版式普遍少于圆孔版式,不少钱炉均有铸造,常见有赣炉、苏炉、湘炉等,具体钱炉分别可见本公众号文章——“花钱炉口怎么分?”回到这枚清代山鬼方孔花钱母钱,根据工艺,母钱是肯定有的,那这枚是不是呢?欢迎大家来讨论学习(大图如下):这枚清“山鬼雷公”背“八卦”文苏炉花钱母钱数据为:直径:54.5mm,铜质精良,色泽黄亮,钱文整饬严谨,字口峻拔清晰,毫无黏连,地章平整,包浆醇熟,品相出类拔萃。是否是母钱 单选是母钱不是母钱投票同时上拍的另外一枚清“正大光明背延年益寿京炉花钱母钱也未成交,估价30个达不溜: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859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