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这种清钱比雕母还要罕见,流传到民间的屈指可数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4/6/9 17:50:00
钱币交流圈  2024-06-09 12:30 听全文

进呈雕样

一般熟知的翻砂铸钱工艺的流程,大致是先刻雕母,再铸母钱,最后才有子钱。其实在雕母前面还有一个过程,就是制作一种先供皇帝或钱局审定的雕母,这里我们暂且称为:进呈雕样 。进呈雕样大多用质软的材料雕刻,一般有锡质、牙骨质、木质等。

图片
图片

根据记载,开元通宝背甲痕钱的进呈雕样是由蜡制作的。唐代郑虔在其《会稡》中说:

"
询初进蜡样,自文德皇后掏一甲迹,故钱上有掏文。
"
就是说,欧阳询给皇上进呈开元通宝的样品(用蜡雕刻),被文德皇后(唐太宗皇后,当时应是王妃)用指甲一抠,留下了甲痕,所以开元通宝背后才有甲痕。后来这种甲痕也有附会到武则天、杨贵妃身上的。

早期的进呈雕样有关记载很少,也可能不易保存而没有实物流传,对这种说法还有待考证,但用蜡作进呈雕样的确是个不错的办法。


清代的进呈雕样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是清代的进呈雕样。

清代的进呈雕样有实物流传,考证也有据可查。鲍康的《大泉图录》记载,每次铸造新钱,先以象牙雕刻成钱样,供钱法堂审核。核准通过后,再依照此形制雕刻铜质雕母,雕母翻砂制成母钱,最后由母钱翻铸流通子钱。由此可见这种进呈性质的样钱,是铸钱的源头,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图片
张絧伯书中收录的牙样拓片

图片
图片

《咸丰泉汇》收录的牙雕样钱拓片



清代进呈雕样存世也是十分稀少的,至流传到民间的传世真品都是屈指可数。清代的鲍康、民国年间的钱币收藏大家陈仁涛、罗伯昭、张絧伯、马定祥先生等,都曾经收藏过进呈雕样,其中陈仁涛和罗伯昭的旧藏现藏于国家博物院。张絧伯先生曾得咸丰宝河当五十木雕呈样钱,该钱名声在外,今实物亦归国家博物馆收藏。


进呈雕样欣赏
图片
清·咸丰重宝宝福一百内计重五两宫廷骨雕进呈样钱    西泠印社拍卖92万元成交

直径:71mm;厚:8mm;重:54.7g

此品原为清代藏书家路子端赠送给鲍康,后归台湾收藏家陈鸿禧递藏,2017年西泠印社春拍以92万元成交。

图片
咸丰通宝宝泉小平木雕进呈样        

此枚咸丰宝泉局木雕小平钱,方圆规整,包浆熟旧,刀工严谨,有书风相近的铜钱,可相互印证。该钱发现于山西晋中一带,直径26毫米,略大于流通钱,可称为进呈样钱的标本。

图片
图片

同治通宝宝泉局牙雕样钱一枚 (下面为拓片)  北京保利92万元成交  2011年

直径27毫米

此枚同治通宝宝泉局牙雕样钱原为京城北新桥香饵胡同5号瑞府(户部尚书)之物,后经北京王希贤先生转让马定祥先生。象牙样钱用料高贵,工艺精湛,此类象牙样钱绝少流落民间。    

图片
图片

日本 《天命泉谱》所载的光绪通宝宝福象牙质雕样(点击图片可查阅《天命泉谱》译文)


钱币交流圈
钱币交流,经验分享,喜欢收藏钱币,从学习开始~
21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阅读 46

钱币交流圈
分享
收藏
在看
写留言
复制
搜一搜
分享
收藏
划线
人划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859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