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美联储转向越来越近,市场也越来越谨慎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4/6/21 13:49:00
后山客漫漫谈  2024-06-21 02:30 20人听过
部分内容素材改编自:刘教链

一般而言,美国政府通常不会预告经济将出现重大波动,并始终声称会实现“软着陆”。美联储反复强调要降低物价的同时,确保经济继续稳健增长并维持强劲的就业市场。

历史经验表明,美联储从未成功实现这一目标。在每次经济衰退即将来临时,美联储都否认其即将发生,直到衰退已成现实。美联储的关注点不仅在就业和经济状况,还包括维持低利率,从而让联邦政府能够以较低的收益率继续大规模借款。随着联邦债务的增加,央行面临的压力也增大,需要维持甚至压低利率。

然而,美联储又担心物价上涨,因为这会引发政治不稳定。当物价上涨引发公众不满时,美联储会提高利率,但财政部则希望其维持低利率以缓解财政压力,从而形成博弈。

自2001年经济衰退以来,关于“软着陆”的言论在美国媒体上屡见不鲜。例如,2001年7月,彭博社的作者就开始讨论“软着陆”的可能性。2008年中,尽管经济衰退已经开始数月,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仍预测经济会软着陆,最终经济并没有实现软着陆,而是陷入了衰退。

在过去的30多年里,美联储的降息往往没有避免经济衰退,而恰好在失业率最高之前出现。例如,1990年大幅降息后,1991年很快进入经济衰退。2000年底开始降息后,失业率迅速上升。2007年再度降息后,失业率也随之上升。

降息初期,经济衰退屡次出现。

总之,美联储的操作模式如下:出于对通胀失控的担忧,美联储会提高目标利率并“收紧”货币政策。此过程中,美联储通常会坚称经济不会衰退,宣称“软着陆”正在实现。但实际情况是,经济往往大幅疲软。面对经济问题,美联储或是隐瞒实情,或是判断失误。最终,美联储会采取近几十年的一贯做法:放松货币政策,希望通过创造新的经济泡沫引发新一轮繁荣期。

目前,保持低利率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过去四年中,联邦债务从23万亿美元激增至34万亿美元,增加了11万亿美元。在利率接近于零的环境下,这种情况尚可控制。然而,当债务与不断上升的利率结合时,利息支出迅速增加,并在联邦预算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如果政府管理不当,可能面临主权债务危机。

事实上,自2021年以来,利息成本已经翻了一番多。然而,我们尚未看到债务增加和利率上升的全部影响。由于联邦债务并非一次性到期,过去几年利息成本得以控制。然而,2024年将有近9万亿美元的联邦债务到期,此外,2024年还将新增约2万亿美元的债务,联邦政府需要有人购买超过10万亿美元的联邦债务。为了防止利率进一步上升,可能需要美联储介入市场,大量购买债务以压低收益率。

换句话说,无论物价通胀率是否达到2%的目标,美联储都可能需要实施新的降息措施,并声称物价上涨已经达到了“目标”。

那时候的市场会不会像之前一样出现危机?边走边看。


后山客漫漫谈
一起读懂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专注于基本逻辑、基础概念、事实数据的区块链频道。后山客漫漫谈专栏
47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历史文章:

黄金大涨,衰退降临?比特币跟不跟?
大趋势上BTC为何一直涨?
减半前,资金变得小心谨慎,分化加剧
加密市场未来一年期待小阳春,大牛市还是要看美联储降息

PS:本号的任何观点不做任何投资建议,不做任何保证收益的承诺,任何项目都有风险,波动风险、政策风险、技术生态风险等时刻存在,在交流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对区块链和加密世界的认知!有兴趣的朋友关注公众号,或者私信笔者!感恩大家一直的关注!

点个赞,生活更美好图片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 596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三大比特币交易平台,您会在哪儿交易加密币呢?
3个朋友读过
微观AI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低质 不看此公众号内容

许家印可能死刑!最新调查出炉,疯狂赌徒的末日到了!
2个朋友分享
美术家网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低质 不看此公众号内容

【新邮前瞻】TP43《秦始皇帝陵兵马俑》特种邮资明信片7月15日发行
我关注的号
醉邮手绘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低质 不看此公众号内容

写留言

后山客漫漫谈

8

14

3

写留言
复制
搜一搜
分享
收藏
划线
人划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422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