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族
2024年07月23日 22:15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收藏的经验,在复杂纷乱的收藏圈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阶层,各个社会阶层的收藏理念皆不相同,但是为什么有一些社会地位很高的成功人士、非常有学识的学者、资产千万的企业家,他们往往在本行业取得了十分出色的成绩,但是在收藏圈里不是上当受骗就是被以次充好呢?这些成功人士往往到了古玩圈,以前那些成功秘诀都失了灵,变成了收藏圈里被骗的最惨的一类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成功人士在古玩圈反而被骗的很惨?其实收藏者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几乎绝迹,但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很多收藏者,那时的收藏者不会因为收藏而赚钱,而且他们只是小众群体,直到90年代末到00年代初,随着电视媒体、鉴宝节目的不断渲染,从前分文不值的老破烂竟然摇身一变,变成了值钱的宝贝,荧幕前的观众看完鉴宝节目突然间发现原来古董竟可以如此值钱,而且这些古董或许就潜藏在身边,家中的瓶瓶罐罐、老家具老陈设可能都蕴藏着商机,电视中的鉴宝专家在没有古董认知的老百姓心中打开了一道门,一道瞬间可以通往财富的门,家里原本不要的破烂摇身一变,竟变成了价值连城的珍宝,经过媒体如此的宣传,老百姓心中对古玩的认知就是,只要是老的就是价值千金,因此无数人因为古玩可以增值保值从而盲目的进入了收藏圈。
虽然古玩圈犹如一个巨大的“宝藏”吸引着无数“海盗”前来夺宝,但是这些“海盗”并不知道“宝藏”周围都布满了陷阱,”海盗“变成了待宰的”肥羊“,古玩圈从90年代末到现如今,假货高仿不断的充斥着古玩市场,某个一线城市的古玩市场,真品率竟然达不到20%,大多数人只知道古玩值钱,但他们并不知道买古玩之前需要提升自己的眼力,否则就会被打眼。
为了方便大家交流,我们特别成立了收藏群。大家可以识别下方的二维码加入。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收藏大百科】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多的收藏信息。
收藏大百科
收藏大百科提供收藏知识和资讯大全。钱币、邮票、烟标、票证、连环画、书籍、字画、徽章、像章、钟表、唱片、唱机、相机、铜器、陶瓷、紫砂、玉石、奇石、木雕、老茶、老酒等知识应有尽有。
45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在这样的一个新老难辨的收藏环境之中买到真东西都是难上加难,更别提捡漏了,有些奢侈品,例如钻石、翡翠、LV包、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固定的鉴定标准,也有高科技的鉴定仪器和权威的鉴定机构,但是唯独古玩没有一个鉴定的标准,也没有权威的鉴定仪器,所以出现了很多伪专家。
这些伪专家将很多初入古玩圈的人带入了他们设计好的圈套当中,成功人士自然成了伪专家最先下手的目标,伪专家们将新货说成了国宝,给初入古玩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进行了洗脑,所以现今古玩圈出现了很多把新货当成国宝的人,圈内统称为“国宝帮“,这些人通常都抱着捡漏的心里,有些人还梦想一夜暴富,殊不知自己已经进入了歧途,且渐行渐远。
成功人士身上有一种自信,因为他们对本行业可以做到十分专业和精通,可能手底下就管理着很多高学历的人才,但是往往古玩商贩的学历并不是很高,有些人甚至都没上过学,所以对高学历者驾驭以久的社会精英,内心就会产生极大的自负,怀着内心的自负对很多知识就会产生偏激,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即使学了很多书本上的知识,也是以一概全,做不到灵活运用。
再有就是很多早入门的古玩商有着丰富的古玩实战经验,而刚入行的人即使读了几十本书依然都是纸上谈兵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多古玩行的老人应该明白,没有人没打过眼,意思就是即使是高如马未都这样的收藏大家也买过假货,但是打一次眼就会提高一次经验,这些经验累积起来比书本上的知识要重要许多,所以要想成为专家先要在古玩圈里摸爬滚打,不能看几本书就把自己当专家了,专家也不敢说100%的几率不打眼,更何况是普通玩家呢?所以那些成功人士心态就是:我在社会那么的成功,我如此高的身价,我怎么可能在古玩圈失败?所以就对古玩产生了很强的认知障碍。
所以那些社会地位高、学历高、财富高的”三高人士“如果不能把自己放低姿态,我可以负责的说肯定会打眼,如果想捡漏就越低调越好,没有知识储备就把自己当成专家永远买假货买贵货,不要为了自己的迷之自信而买单,放下身价以后你会发现可以学到很多知识,遇到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慢慢也会买到自己喜欢价格合适的收藏品。
温馨提示:内容来源,旨在分享集藏知识,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