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当然,小编无法正确掌握邮政究竟投放了多少套邮票在预售库中。从几年来邮政对预售邮票与零售邮票的配比来分析,应该是网点零售与自提预售的比例相同。而从本地网点每次邮票的分配情况来看证实了这个情况:《食用菌(二)》本地网点预售与零售各120套,《中国古代书法——篆书(二)》则各150套……每次均保持着这样的比例。
然而,因为没有确切的预售总量,它在邮票发行量中占比的高低,仍是个未知数,因此也就不能以今天预售的火爆程度预测《大兴安岭》邮票的命运——是跌还是撑住颜面。
假如,这个比值仅占邮票发行总量的10%~20%,那么各地网点零售的邮票也仅占邮票发行总量的10%~20%,这就意味着剩余的邮票数量至少达到了发行量的60%,被挪作他用。如果真的仅仅是邮票发行量的一二成用于预售,那么火爆的抢购场面就不过是一个假象。
这种假象也同样存在于邮票发行首日的网点,每人每次只能购买2~4套,几分钟内便被抢售一空,也可能是因为邮票投放量太少所致。
否则,我们无法相信,邮票预售和零售都如此抢手,但到头来邮票又跌破了面值,而且跌得很重,伤得也很厉害。
如果邮票发行量总量的70%~80%以上都用于预售和零售,同样出现如此供不应求的场面,才反映了邮票供求关系的真实性。
既然邮政设置了一套邮票预售的时间长达6天,那么应该有足够的邮票在这6天时间内让集邮者预订到。计划6天的时间却投放了只供应不足1小时的销售量,这不是故意逗集邮者玩乐就是邮政真的缺乏判断能力,缺乏对集邮事业、集邮市场的正确评估;或者说明对自己的产品缺乏足够的信心,担心6天内无人问津,只能以截止预售收摊。
既然,邮票预售如此畅销,那么也可以考虑将更多的数量投放到预售库中,将通过预售作为集邮者获取邮票主要渠道,而适度减少网点零售数量。这对于邮政可以提前回笼资金、也能更加科学地掌握邮票准确的需求量,做到按需印票,避免浪费;而对于集邮者,也不必起早到网点挨冻暴晒地排队购买。邮政和集邮者都省心,何乐而不为呢?!
邮票预售的热闹与邮市跌值的冷清,这道难题也唯有邮政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