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大家好,我是沪飘胖子,我又来了,这个帐号也好久没更新了。其实,我最近也有发一些视频嘛,可能一些原因没有太大的播放量。好久没拿这个账号更新了,今天也更新一个视频嘛。
最近这个圈子里面,闹的沸沸扬扬的,就是关于华夏评级被抖音踢出去的这个事情嘛,大家的观点也是各种各样的啊。那么我们今天想要聊聊就是,华夏评级具体状态到底怎么样。
至少在我们的观念里面,华夏评级还是可以的,像我们手上华夏的评级币也是比较多的。你们也可以看到,我背后的整个墙上各品牌评级币的占比,就知道了。这一边包括那一边,基本上都是华夏的评级币啊,从这个角度来说,华夏评级币的量还是很大的。
对于我们(币商)来说,我们还是觉得人家做的,也确实不是很差的,至少在这个比烂的时代。就像当时人家老板说的啊,像歪脖老师(贾总)吧,我们都这么称呼他啊。
歪脖老师是这样说的,我们不是做的特别好,就是我们对比同行公司啊,做的就是比较好了,靠的都是同行的这个陪衬。
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也比较认可这种说法。
但是既然被抖音清退,对吧,你也是有相关的非常具体的问题存在的,这样讲肯定没有毛病的问,这是实锤的啊,否则怎会导致它被清退?人家也不可能无的放矢,是吧?
那他说的全靠同行陪衬啊,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相对而言嘛,可能就是这个样子的。如果大家手里华夏评级币比较多,有点恐慌,也可以选择在这个事情发酵的不是很久的时候,抓紧机会出一出啊,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啊。
但如果是长期主义的不慌的,其实也是可以长期留着啊。其实你的币,真假没有问题的话,或者是自己个人送评的,就不必恐慌。盒子只是衣服嘛,对吧?我们的币才是灵魂才是价值更高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啊,我们看待这个问题,应该要保持理性的去看待。即使华夏以后真出了什么问题,我觉得问题应该也不会很大,无非就是砸盒再换一个评级公司嘛,多花个评级费的事儿啊,有什么大不了的。目前来说的话,我觉得确实同行暂时也没有能够完全取代华夏的,虽然最近闻德评级公司的金闻德好像是很猛,送评的泉友特别的多,快忙不过来了,但是放在长久看呢,还有待观察。今天就这样了,谢谢大家。
笔者观后感:
沪飘胖子老板那口带着市井智慧的闲聊,不经意间揭开了当代泉圈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生存法则:"比烂经济学"。
华夏评级被抖音清退这一事件,表面上只是一个行业内部的风波,实则折射出整个商业文明面临的信任危机。当"我们不是做得特别好,就是比同行做得好"成为公司自辩的通用话术,当"全靠同行陪衬"被坦然接受为市场竞争的常态,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时代的商业信任,究竟建立在怎样的流沙之上?
华夏评级的案例像一面照妖镜,映照出当代商业评级体系的脆弱本质。
"盒子只是衣服,币才是灵魂"这句话道出了形式与内容的倒置:评级本应是内容真实性的保证,却在市场运作中,异化为可以随意更换的"外衣"。(个人觉得这句话完全没有毛病,只要钱币真的好,外边套的是什么盒子,真的无关紧要。首饰盒再漂亮,但真正价值的关健,是其内的黄金珠宝,这个观点,不会有老板反驳吧?)
这种异化过程,暴露出评级行业的尴尬处境:当评级机构自身的可信度需要靠"比烂"来维持时,整个行业的根基就已经开始动摇。
评级机构贩卖的正是"信任"这一象征商品,而当贩卖者自身失去信誉时,整个交易系统便陷入死循环。
小胖老板的"比烂论",无意中点破了当代商业竞争的潜规则。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生态中,企业应该竞相攀登品质高峰;而在"比烂"逻辑主导的市场上,竞争者却在比较谁跌得没那么惨。这种逆向竞争导致的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只要不是最差的那个就能存活。
不是高品质标准统治市场,而是低标准成为了普遍接受的"常识"。当市场参与者集体降低期待,"不差"就被默认为"好","没出大问题"就等于"可靠"。
抖音作为平台方清退华夏评级的举动,则揭示了数字时代商业信任的新机制。传统市场中,企业信誉需要经年累月积累;而在平台经济中,一个算法调整就能让昔日巨头瞬间出局。这种"数字断头台"式的监管,既展示了平台权力的绝对性,也暴露了评级机构对第三方平台的深度依赖。
风险不仅来自市场本身,更来自平台的规则不确定性。当"被抖音清退"能成为一个行业的重大事件时,说明平台已经取代传统市场成为商业信誉的终极仲裁者。其实,只要自身行得正,站得直,能够赢得广大泉友的心,这种"清退"就会显得不那么重要。怕就怕一屁股屎,不去擦干净,而是掩耳盗铃的去掩盖。
小胖老板给出的两种应对策略:"恐慌性抛售"或"长期持有",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市场面对危机时的集体心理分裂。
这种分裂背后,是对评级本质的认知混乱:评级究竟是价值保证,还是可有可无的包装?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恐慌与盲目乐观往往交替出现,形成特有的投机周期。"砸盒换评"这一解决方案尤其耐人寻味:它暗示评级就像衣服可以随时更换,完全消解了评级应有的权威性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