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很多人现在谈到邮票,基本离不开邮市迷、发行量、特供产品等话题,说到底集邮爱好者,行业从业人员、投资客没一方觉得满意。
这糟糕的生态,根源藏在邮政体制的拧巴中。看看发达国家甚至香港,邮票就是纯粹的服务品,发行量随需求而定,与市场炒作无关。可我们呢?既想扮演服务者,又想当赚钱的企业,发行时便把邮票切成几块:一边想讨好集邮爱好者,一边又想在市场里捞一笔。
明眼人都懂,单靠面值让爱好者收藏、让寄信人贴用,注定亏本。一封信件的投递成本不低于3元,可0.8元、1.2元的邮票就能寄出手写真迹,如今甚至在面值上打六折。对实寄用户来说,这似乎是好事;反正集邮爱好者也不关心市场价格,只在意服务。对于投资客来说发行多一点短腿特供产品,更利于炒作,只要认购方式是公开摇号就可以,那么市场也应该不反对发行提供邮票,反正投资客也不关心邮票是否打折,只关注发行量和题材。那么奇怪了,目前新邮足量供应,还打折卖,特供邮品也是变着法子不断推陈出新,花样百出。但市场反应却是一塌糊涂,没有一方满意的境地。
说到底还是发行方的定位问题,既想当慈善家又想当资本家,邮票要是发行当天敞开销售,分批印刷,集邮爱好者能不满意,问题是不限量,或小量供应“打窝”,创收的邮品卖给谁,折比票贵的产品能卖多少?特工短腿邮品都拿出去摇号一次性销售,定价再合理一点,投资客能不满意,问题是发行方不截留部分特供产品如何拉动产品销售、把控市场价格,还有发行特供产品的积极性吗?还不如老老实实发行传统邮票。
对于寄递端也是矛盾,是要核算成本创收的,打折邮票拼命贴的话,投递小哥白干了,所以导致同一系统不同部门扯皮“邮票真伪”能不收就不收,实在不行请提供发票,十几年前的打折邮票去那找发票,买的时候没说寄的时候要提供发票...。夹在中间的邮票从业人员也不容易,一边要应付服务不到位的投诉,一边扛着业务创收的压力,工资与创收挂钩,一份工资两种服务,想说奉献也不容易。
这种“两不像”的情况下,只能在三岔路口徘徊,等待集邮生态的塌方。所以这样的环境之下,集邮爱好者、投资客、从业人员,就只剩打嘴炮了,空谈减量、胡扯办法,只是发行方没定位好,一切皆空谈,还不如像集邮爱好者一样,把邮票当一个文化消费品,买票看了一场不好看的电影,仍期待下一场更精彩,永远都在收与藏的乐趣中,永远都在补缺的路上,管它以后是不是张废纸?人若不在了,废纸与否又有何干?当下享受到邮票带来的多巴胺乐趣,就够了。对于投资客,既然是觉得没投资价值,斩手离场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