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香港回归后,它的邮政仍拥有自主的设计发行权。每年,中国香港邮政都会发行数量不等的邮票,其中生肖邮票每年必发。
关于香港邮政新发邮票如何销售,小编从未关心过,也不清楚究竟采取怎样的销售方式。直到昨天读到“泡椒雪梨”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个人限购125套,完整大版5套,香港邮政卖邮票是真放得开”后,才对香港邮政新邮票的销售略知一二。“泡椒雪梨”在其推文中详细介绍了香港邮政的预订方式,可谓别出心裁、灵活多样。他们根据距离邮票发行时间的长短,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推出三种不同的预订方式,较为独特。按照香港邮政官方公布的预订说明,所有纪特邮票全部接受预订,按照预订时间共分为“奖赏期”“首轮预订”和“次轮预订”三个阶段,以六个月时间为一个周期,会提前公布下一个半年期内邮票图稿。
“奖赏期”设定在周期开展之前一周,此时预订下个半年度邮票是不设上限的,只要有钱,想买多少就可以买多少,所谓奖赏,是获得的购物积分更多。“首轮订购”在每款邮票发行首日的六个星期前,可按个人限购125套,完整大版5套的限额预订想要的邮票。“次轮预订”在发行首日前的六个星期至两个星期内,不但有限额要求,也可能出现货源不足的情况。最后是首日开始,余量将在线上、线下邮局按照个人限额进行销售,销售时间三个月,售完为止。简单地说,香港邮政推行的是以疏为主,按需定量。它允许集邮者每次最多可以购买125套(“奖赏期”预订完全放开)、小全(型)张及完整大版5套,而不像国内邮政那样,每次限制预售8套(也只是从7月底开始,原来为4套)、小全(型)张1套,不允许完整大版。所有大版在下拨到省邮政时必须破版,而把唯一可以经销大版的权力牢牢地攥在邮总的手里,试图以这种垄断手段控制大版销售利益。偌大邮政如此小家子气岂不令人啼笑皆非?关于我国邮政对待邮票发行、销售中采取“疏”还是“堵”的问题,小编曾借用大禹治水的经验,不要只看到洪水会泛滥成灾而像鲧一样试图用“堵”的方式制伏它,而应当学习大禹以“疏”的办法。如今我国的邮政也恰似处于这样的境地,对此,小编曾提出过一些大胆的设想。“不应该限制集邮者的预订量,比如每年年终,对于小版、大版、小本票等非常规品种,尽可能满足大家的需要,不必搞什么摇号、抽签等噱头,充分放开预订渠道。”这一点基本与香港“奖赏期”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13天前推出的中国邮政微邮局上预订,也不必限制每人只预订4套,完全可以让人随心所欲地预订,如果邮政部门认为确定预订数再发行邮票,在时间上过于仓促的话,可以将微邮局的预订时间适当提前。”这一点,从上月起邮政已经做了部分改进,提前了预售时间、提高了预售套数,但胆子还不够大、步子还不够快,需要进一步增强魄力。这个时间段可以理解为如同香港的“首轮预订”,尽量放开数量。香港邮政因为没有自己的邮票印刷厂,均需要依托其它地方的代工厂印刷,所以时间定为六周,而我国邮政则完全可以将这个时间定为3~4周,相当于目前的预售期。至于“确定全国总预订数量后,及时公布预订数及邮票发行量,因此锁定的发行量,将不再改变,以提升邮政部门的公信力。强烈管制新邮票发行半年内不能进入二级流通市场”等建议,能否得到采纳,只有等待时间来作出答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