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黎造币厂制作的同治通宝背满文宝浙机制方孔样币,此前曾经撰文发表于《中国钱币》2023年第3期。关于存世实物,还有一个尚未能盖棺定论的小小疑问。在2003年有一枚机制同治通宝样币现身北京华辰秋拍,拍品说明称出自于陈丹尼旧藏,不过仔细比较之下,与陈丹尼旧藏那一枚似乎有不同特征,此前的文章中只能姑且以存疑记之。近日有幸得佟昱老师提供新的线索,终于可以厘清这一疑问。
2003年北京华辰秋拍的拍品说明中,关于1459号拍品这一枚机制同治通宝样币的来源写道:此枚样币最早被居住在美国的中国钱币学家邱文明先生发现,后送给了门生陈丹尼(Daniel K. E. Chin),1991年陈氏旧藏在美国长堤拍卖后,辗转由马来西亚收藏家黄元文先生所获,后又转手为另一位海外收藏家。
马来西亚钱币收藏家黄元文的中国钱币藏品于1994年在新加坡泰星系列拍卖的第17场上拍,其中确实有一枚机制同治通宝样币,列为第149号拍品。
将黄元文藏品与2003年北京华辰的币图相比较,从细节特征看这两者确实是同一枚钱币,可以印证2003年北京华辰的那一枚确实出自于黄元文旧藏。
不过,黄元文藏品拍卖时的拍品描述中并未提及这一枚机制同治通宝样币的进一步来源。
黄元文1930年出生在福建福清,5岁时随叔叔南渡马来亚,落脚在彭亨旧王都小城培坎。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黄元文逐渐展露了他的商业天赋。他从在叔父的脚车商店当学徒起步,在20年的时间里发展到经营木材与棕榈油生意。他先是租用别人的棕榈油林地,发现潜质就把它们买下来,从而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接下来他又成立了地产公司,成为彭亨州著名的商人,1970年被彭亨苏丹封为太平局绅。1992年因癌症去世,享年62岁。
黄元文的钱币收藏之路始于1960年代初,当时他正从事电影事业,租用私人礼堂放映32毫米黑白片,每天的门票收入会收到不少小额钱币。他把这些钱币进行分类整理,发现其中包括了一些罕见的稀少品种,从而引起了他的兴趣开始收集。后续从事伐木业时,由于采伐的需要他到过很多的地方,他每到一处总是不忘收集钱币。他也有通过美国、英国、台湾、香港等地的钱币公司,以通信邮购方式购买所需的钱币。由于他做事一贯认真,并不满足于收集钱币本身,而是开始研究它们的来龙去脉和历史背景。他订购了许多钱币目录、杂志、书籍,一边收集一边研究,兴趣越来越浓。作为英属时代生活在马来亚的华人,他偏爱中国和海峡殖民地的钱币与钞票。1980年他进入半退休状态后,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收藏事业,藏品愈加丰富,终于成为钱币收藏界公认的高水准的钱币收藏家。
1991年美籍华人陈丹尼(Daniel K. E. Ching)的钱币收藏在加州长滩举办的“陈氏收藏中国及东方钱币拍卖”中上拍,其中的机制同治通宝样币列为690号拍品。拍卖目录的拍品描述中没有给出这枚钱币的进一步来源。
将北京华辰的那一枚(即黄元文旧藏)与陈丹尼藏品拍卖图录的附图比较的话,可以发现钱币上的细节特征彼此并不相符。所以此前对于北京华辰拍卖目录上将1459号拍品称为出自陈丹尼旧藏,一直持怀疑态度。
感谢佟昱老师提供的信息,新近获知大英博物馆亦收藏有一枚机制同治通宝样币。在大英博物馆的藏品标签上标注了入藏年份为1991年,也标注了藏品来源为Simmons(ex. Ching)。
将大英博物馆藏品这一枚与陈丹尼藏品拍卖图录的附图比较,两者的特征完全一致,加上标签上的“ex. Ching”(陈旧藏)和1991年的入藏时间,基本可以确定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即为1991年陈丹尼藏品拍卖的原物。至于标签上来源写作“Simmons(ex. Ching)”,推测可能是当时大英博物馆委托知名英国币商Howard Simmons参拍而入藏的关系。
陈丹尼(Daniel K. E. Ching)是美籍华人钱币收藏家。先祖出身于广东惠州,1880年代移居夏威夷。陈丹尼1931年6月11日出生于檀香山,小学时父母离异,他辗转托庇于不同的亲戚。1949年前往加州纳帕就读于太平洋联合学院,1955年毕业。
之后陈丹尼搬到丹佛,结识了原卫理公会传教士邱文明,邱文明是一位资深中国钱币收藏家。陈丹尼师事邱文明,邱文明成为他在中国钱币收藏上的启蒙者与导师。1969年陈丹尼搬到洛杉矶任职于太平洋贝尔电话公司后,他们也保持了频繁的通信往来。邱文明去世之后,陈丹尼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邱文明作为中国钱币领域答疑者的角色,回答新手收藏家的问题并给以鼓励。
陈丹尼最初的收藏兴趣是美国钱币。1960年代他开始随意的收集中国钱币,直到1970年左右才开始认真的收藏。搬到南加州之后,华人社区众多,跳蚤市场和钱币经销商林立,而且展览活动频繁,这对他的收藏非常有利。他几乎参加了每一场钱币收藏活动,许多当地钱币商都认识了这个专门收藏东方钱币的藏家。他也积极通过邮购收集钱币。他藏品的基础是在1971年到1976年间奠定的,那个时期他收集研究了相对价格较低而品种丰富的机制币系列,相对稀少的品种和古币则是在更晚时补充。
中国钱币中陈丹尼的兴趣主要集中于清代铸币,尤其长于制钱、机制铜币和小银币。他的清代铸币藏品约有1.2万枚,包含一些重要的珍稀品,例如背面模仿俄国钱币设计的吉林辛丑五十个,已知存世仅3枚,是他最早撰文介绍。除了清代钱币之外,他在伪满钱币、电话代币、美国华人代币等方面也颇有建树。
陈丹尼罹患血色素沉着症多年,这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病。由于病情的恶化,1989年他从太平洋贝尔电话公司病退。1990年初,他将自己珍视的藏品托付给美国钱币商Scott Semans,打算举办一场专场拍卖会。当时他很清楚自己已然时日无多,作为拍卖场上的常客,他也希望能亲眼看到自己藏品的专场拍卖会现场,看看其他收藏家如何评价他如此热衷研究的藏品。然而天不遂人愿,大约四个月后,他住进了医院,并于7月26日去世。
虽然陈丹尼未能亲眼得见,由对中国钱币见识不凡的Bruce Smith和Scott Semans操刀的这本拍卖目录十分到位,清楚指明机制同治通宝样币是1866年巴黎造币厂制作,且与左宗棠有所联系,远胜多年之后的后来者。这本拍卖目录也成为中国钱币研究者必备的重要资料之一,今天已是一书难求。作为财力有限而学识渊博的收藏者,能以这样一本拍卖目录留名后世,陈丹尼泉下有知当可欣慰。
另外,尽管陈丹尼与中国钱币收藏大家邱文明之间确有师徒之谊,这枚机制同治通宝样币是否系邱文明所赠,目前所见材料上尚无证据,姑且存疑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