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ouxi.com 2025-08-25 09:03 首席收藏网
首席收藏讯 在民国金融业的激烈竞争中,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以"小小银行"之身,书写了一段逆袭传奇。1915年诞生于上海宁波路的这家银行,初创员工不足十人,却凭借"服务社会"的理念与层出不穷的创新,迅速崛起为"南三行"之首,成为近代中国私营金融业的标杆。本篇就与大家分享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相关的历史信息和精彩拍品:
1915年6月2日,上海宁波路9号的一幢老式洋楼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悄然开业。此时的上海,金融业已是群雄逐鹿——资本百万以上的私营银行已有10家,即便是资本最少的中华商业储蓄银行也有25万元,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额定资本10万元,实际到账仅7万余元,因此一开业就被冠以"小小银行"的标签。
民国22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礼券一组2枚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SPINK2023年4月
银行由庄得之、王晓籁、李馥荪、陈光甫等人共同出资创办,庄得之任总董事,留美归来的陈光甫担任办事董事兼总经理。初期员工仅7人,股本来源却颇具代表性:既有庄得之的2.5万元、陈光甫等三人合认的2.5万元,也有孔祥熙代孙中山入股的1万元,甚至大生纱厂张謇、《申报》馆史量才、商务印书馆夏筱芳等政商文化界名流均有入股,为银行日后发展埋下了多元资源的伏笔。
民国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礼券贰圆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上海泓盛2009秋拍
初创时期的陈光甫,身兼数职:既管营业,又跑存款,还亲自走访工厂洽谈放款,晚上回行后还要为青年行员开班授课。这种事必躬亲的作风,奠定了银行"务实、创新"的基因。他曾说"银行是一针见血的组织",意指银行仅凭信用就能聚集社会资金,服务工商行业,这句名言后来成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精神内核。
民国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纸质代价币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北京诚轩2010年春拍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崛起,始于一场针对普通民众的储蓄革命。陈光甫敏锐地意识到,当时的银行多服务于达官显贵,忽视了平民百姓的小额资金,而这恰恰是一座未被挖掘的金矿。于是,银行大胆推出"一元账户"——储户只要有一元钱,就能开立个人账户并享受全套服务。这一举措在"十里洋场"的上海引起轰动,彻底打破了金融业"嫌贫爱富"的传统,让普通市民第一次感受到"银行就在身边"。
民国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五色旗图案储蓄盒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中国嘉德2010年秋拍
在此基础上,银行进一步推出多元储蓄创新:实行银元与银两并用,储户可用银元存取,不收取兑换手续费还给予利息,极大便利了不同货币使用者;开办"礼仪储蓄"、"教育储蓄"、"零存整取"等特色业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为培养市民储蓄习惯,银行还从美国订购多款储蓄盒免费赠送,盒上印着"平民生计首重储蓄,日积月累自然充足"的广告语,将储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最具创意的当属"礼券储金存单":红色存单印有龙凤呈祥图案,用于婚嫁祝寿;素色存单印有松柏仙鹤图案,用于奔丧吊唁。这种个性化设计,让金融产品兼具情感价值,迅速赢得市场认可。通过这一系列创新,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储蓄存款量快速增长,为其业务扩张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民国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储蓄罐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上海泓盛2009秋拍
创新的经营模式带来了惊人的发展速度。1921年,银行资本增至250万元,是创立时的25倍,正式跻身大银行行列;1930年,资本再增250万元,总额达500万元,其中新增股本一半由旧股东认购,另一半由职员认购,让员工成为股东,践行了陈光甫"银行是我,我是银行"的理念。
至1927年后,依托与国民党政府的密切关系及官僚资本银行的支持,加之灵活多样的经营管理,银行规模进一步扩大:分支机构最多时达111个,员工2775人,存款总额近2亿元,均居私营银行首位。抗战前夕,其海内外分支机构和营业点增至119家,员工2000多名,业务遍及国内外,成为"南三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的领军者,实际效益被公认为金融界之最。
在业务多元化方面,银行除传统存放款外,还涉足信用保险领域。1930年,陈光甫联络金融界人士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信用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为银行因员工舞弊造成的损失提供保障,开创了中国金融保险业的先河。
民国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支票伍拾万圆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中国嘉德2016年秋拍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独特的人文关怀,银行重视员工成长与福利:通过培训提升业务技能,成立篮球队、国剧社、乒乓队等社团丰富业余生活,让员工在严格管理之外感受到归属感。这种管理模式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成为银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949年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发展进入新阶段。1951年1月1日,其香港分行向香港政府注册,改组为独立的"上海商业银行",依据香港法律成立董事会,陈光甫任董事长;1965年6月16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台北市馆前路71号正式复业,延续着"服务社会"的初心。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历史,是一部以创新打破常规、以服务赢得市场的教科书。陈光甫带领这家"小小银行",用短短数十年时间跻身全国前列,印证了"金融服务不分大小,唯有贴近民生才能赢得未来"的真理。其展现的创新精神、服务理念与管理智慧,至今仍为金融业提供着深刻启示。
声明:首席收藏网(shouxi.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任何媒体或个人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首席收藏网 | shouxi.com 三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