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藏行业的授权边界争议,正随着两大平台的藏品「撞车」再次浮出水面。据「鲸探」发售日历显示,平台将于 9 月 7 日发行由徐州博物馆授权的文物数字藏品「西汉记重铭文兽纹金带扣」。然而市场很快发现,这款藏品与另一家数藏平台「Hi元宇宙」在 2022 年发行的同名称藏品完全一致,从文物纹样还原到数字建模细节,均未出现差异化设计,藏家社群随即引发关于「稀缺性」的讨论。
9 月 5 日晚间,「Hi元宇宙」相关工作人员在官方社群中回应此次争议,称重复藏品「西汉记重铭文兽纹金带扣」实为博物馆「再次授权」的结果。
据业内人士解释,所谓「再次授权」,即博物馆与平台签订的文物授权协议中,明确约定了授权时间期限,如今前期授权有效期届满后,博物馆将该文物的数藏开发权重新授权给新主体,属于合规操作。为保障已购用户权益,「Hi元宇宙」同步公布补偿方案:对平台内该款文物数字资产尚未发售的部分(具体数量 1749 枚)进行下架并予以销毁,同时以原价收购已发售的存量藏品,覆盖所有此前购买该藏品的用户。从行业应对惯例来看,这种「销毁未售 + 原价回购」的组合动作,已属博物馆重复授权纠纷中,平台方展现出的较高诚意。作为博物馆重复授权争议下的「受害者」,「Hi元宇宙」已经拿出了十分的诚意。更为巧合的是,「鲸探」与「Hi元宇宙」的藏品「撞车」并非孤例,近日已连续发生两起。据「鲸探」后续更新的发售计划,其将于 9 月 9 日推出的「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数藏,同样陷入争议。该藏品由南京博物总馆授权,且被国家列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的珍贵文物,但它与「Hi元宇宙」在 2022 年发行的「三国吴・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实为同一件文物,仅名称表述命名习惯略有差异。
本次重复发行的原因与前案如出一辙,南京博物总馆对「Hi元宇宙」的授权到期后,将该文物的数藏开发权再次授予「鲸探」合作方上海官有渝科技。为印证授权链路的合法性,上海官有渝科技还在「鲸探」社区公示了博物馆出具的授权证书,值得注意的是,证书明确标注授权期限仅为 1 年,这也侧面揭露了数藏行业「短期授权、到期重授」的常见合作模式。
尽管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特性之一是「唯一性」,但受限于不同平台采用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差异、上链规则不同,文物数藏的「重复发行」始终是数藏领域最具争议的热点话题。理论上,同一文物的数藏应具备专属数字身份,但现实中,博物馆对授权期限的「灵活设定」,让「一文物多平台发行」成为行业常态。这类争议也并非首次出现,早在 2022 年年初,「幻核」与「Hi 元宇宙」就曾同步发行法门寺博物馆授权的「唐・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数藏,当时两款藏品的建模细节高度相似,引发藏家对「授权独家性」的质疑。
2023 年,文物数藏的授权争议进一步升级。当年 6 月,「中传新文创」与陕西历史博物馆所属企业就文物「皇后之玺」的数藏版权归属展开隔空争论,事件吸引整个数藏圈围观。(延伸阅读:《评「中传」侵权风波:法理或可行,情理恐难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