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者讯,新邮发行量确实是越来越少了,但曾经吐槽发行量,现在已经开始转向大版和小版的规格了。而通过国家邮政局对于新邮审批,再通过数据客观分析。确实邮票发行和设计的困境!
同时小集今天就整理了小版发行数据,发行一个重大变化!小版发行量已统一化!这里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大版小版化 小版双联化今天这篇文章主题小集上周就想写了,但因为新邮发行的消息太多了,所以拖到今天把这篇写完吧。
或许正因为如此,2025年邮票规格的趋势可以用10个字形容:大版小版化,小版双联化。
这么多年,邮友们吐槽最多的就是发行量。而底层的问题还是邮票因破发的问题,更多人从表面来讲,认为邮票打折的主要原因是发行量太多。大家可以看看隔壁的金总的金银币,发行量5000-20000枚的金银纪念币,今年虽然出了一些热门的金银币,但低发行量的冷门题材该打折,还是打折。
其实邮票真正的打折核心问题,并不是发行量,而是除了题材、发行量等多维度的原因导致的。
但真正最底层的核心造成打折原因,仍是全国新邮预订考核预订指标,导致违规低价预定的方式!因此提高内部结算价,取消预订考核,是首要的解决方案。
我国当下新邮的发行量核心组成小集之前聊过很多次:新邮预订量+零售量+产品用票量+库存量,为主要的四个组成。而新邮预订量是绝对的大头。
而今年的零售用票量增加比较明显:在新零售政策出来后,自提全国统一池,原地需求量增多后,大家发现,自提全国出现售罄的情况。
而减量从哪减?小集观察主要是两个方向!产品用票量减少:很明显产品用票量大幅减少,邮总的新邮大版册,除了生肖和重大题材,其它邮票鲜有出现大版册了。
大版规格变化减少:今年面值零售的大版非常多:《楚辞》《天书奇谈》《挂像英模》《西藏》《新疆》《80周年》,再加上寄递给勉强大版的《莫干山》。已发行的20套纪特邮票中,面值零售的大版达到7个品种!
因此减量仍当下新邮发行的主旋律,而纪念邮票已连续增发7套新邮,也可以看到国家对于邮票作为国家发行收藏品重视和趋势!
如果深度了解邮票发行规律的邮友,都懂,今年很多纪念邮票,国家邮政局只是执行的角色,国家相关部门才有决策权。就像80邮票和纪念币,为何公布都这么晚,纪念币为何10月30日才兑换?愿意动脑思考的邮友应该都明白。重大政治题材或外交题材的邮票和纪念币的增发,都是国家层面的要求,而不是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能决定的了的。
因此,特种邮票可以最早提前3个月公布图稿,而纪念邮票在发行前几天才审批通过。
从这点可以说明邮票和纪念币国家用于宣传作用的收藏品,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而更能明显发现变化的是,多年以来邮友们对于邮票图稿的设计问题的吐槽!或许也是促成了国家邮政局,提前公布部分邮票图稿向公众征集设计建议!
因此国家重视了,邮票发行量继续大幅减量,大版版式规格也因此越来越小。能说明问题的就是:设计好的12枚的《古代树木》邮票大版最终改为10枚,设计好的16枚的《莫干山》邮票大版改为8枚。因此大版小版化的变化,较往年来讲,更是彻底!
当然换另一句话说,国家重视并管控后,中国邮政对于邮票发行的权力越来越小了!或许从另一个角度更能印证说明,小集前几天发行文章→邮品开发换赛道:GPZ系列今年已发行5个品种!纪特邮票国家重视度增加,那么邮品开发只能向个性化邮票赛道转换了!
小版定量发行趋势今天小集整理了2025年小版发行量后,才恍然发现,从《篆书二》小版开始,已经有4套小版的发行量已经都是69.3万的定量发行了!这个在小版历年的发行规律中重来没有见过的!定量发行!而定量发行的都是封片品种!
因此小版品种目前小集猜测发行的方式是:预订量为主,零售量为辅。现在开发的小版产品都已经很少见了,因此连续4种小版邮票,才统一制定了的小版的发行量规划!但不知道后续是否有变化呢?不知道邮友们是否看好小版品种的发行改变?
当前的新邮继续缩量发行的趋势下,也导致大版的版式越来越小,大版和小版的差异化也越来越小。毕竟曾经的小版,是现在的不少新邮大版的规格了!
当然以上都是小集通过邮票发行趋势变化和官方数据分析后的个人观点!但目前的邮票发行趋势的改变,是迫于市场及舆论的被动改变。或许只有从根本的新邮预订政策的重新制定,才能缓解当下邮票发行的困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