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的新邮征订已经开启快半个月了。那么,在各个终端网点究竟能订出多少呢?
征订工作刚开启不久,邮总是不会公布数据的。这个还不是会员购买“双联”的那种实时数据报送。邮总显然没有这个自信敢于及时公布这个数据。
因此,想揣测一下现在到底有多少订户进行预订了,估计很难,相当难。邮总也不会公布,估计是人家的内部机密。
当然,虽然想获得准确的数据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爱好者的参与热情也可以管中窥豹,得到一些大概齐的数据预测。
笔者身边熟悉的一些集邮爱好者,说实话,还有一些人选择了继续征订,当然,预订的份额有所下滑,因为有实寄的需求,有一些用户还是要征订的。不过,大家对必须身份证取票还是大为不解和不满。尤其是对取消预订邮折的做法更是深恶痛绝。本来是方便集邮用户的一种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的非常好的做法,就担心存在着大户大批量征订就废止了,显然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众所周知,如果大户真的在终端原价预订的话,订的越多对邮政越好,邮政担心什么?
很显然,问题的症结不在这里。谁都知道问题在哪里。但是邮总就是不愿意承认,只是一味地压制最终端的订户,甚至种种障碍,增加种种的不便性,不知道像防贼一样地防谁呢?
此外,笔者在征订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前来办理征订的用户,不过已经很少很少了,一些人延续了订年册的习惯,来订票也是以订年册为主。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不知道明年年册征订的政策已经放宽到明年9月底的情况?
延续了惯有的思维,笔者好意地提醒,人家说习惯了,怕忘了,所以还是先订上了。不过,这些人也非常恼火于一个身份证一个手机号码的操作,直言:就是坑人的玩意,不知道咋想的。
往年订票的时候,还得排队,因为订年册的人还是比较多,今年基本不用排队,在最开始的几天,即使是周末大家都休息的时间里,也没什么人来办理征订手续。
从这种现象来看,我们观察,或许到现在全国的征订用户不到三成。而坊间有消息称,目前年册+套票预定量是往年的10%,小版12%,大版16%。
笔者私下了解到,在征订通道开启的近半个月时间里,一些网点的征订量才几十套。下降幅度还是颇大的。
很多人都表示,与其提前花钱订,不如年底低价买打折册,还能避开冷门题材。持续亏损的现实,让“预订新邮”从曾经的热门货,变成了“大概率亏钱”的冒险。
据悉,今年邮总并没有给各地下任务量。希望这种政策能够延续到征订结束。否则又会有“暗箱操作”的一些潜规则。
按照今年彻底放开的选择,或许征订量将创十年新低。甚至有可能跌到200多万套左右。
广大订户最关注的就是,一定要统一征订价格,禁止渠道低价倾销,对批量抛货行为进行监管,让散户预订不再“吃亏”。
预订量的不景气势必会成为明年邮市的一个最重要标尺,其实,并不是藏家不爱集邮了,而是市场伤透了他们的心。从1997年的全民热捧,到如今的弃订成潮,邮票的价值一跌再跌。如果邮政不能正视制度弊端、提升邮票价值,当最后一批老藏家离场,集邮这门古老的文化活动,可能真的会沦为时代的“弃子”。